Toggle navigation
登入
下載 App
活動
書籍
暢銷排行
最新書籍
熱門書籍
編輯嚴選
書評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156
書本
0
追蹤
0
粉絲
BR
個人書櫃
個人書櫃
劃線註記
完讀書評
閱讀時間軸
閱讀書單
08
月
04
BR
新增了劃線
長安的荔枝
馬伯庸
關於嶺南荔枝道的路線,我是以鮑防96的〈雜感〉和清代吳應逵《嶺南荔枝譜》裡提供的路線為參考,綜合衛星地圖研判而成。至於文中所提及的諸多保鮮方式,皆取自宋代到清代的各種記載,如甕裝蠟封、隔水隔冰、竹籜固藏、截枝入土、小株移植等。考慮到中國古代科技發展差異不大,唐朝縱使無記載,也並非不可能實現。
BR
新增了劃線
長安的荔枝
馬伯庸
這是一次久違的計畫外爆發,寫得格外酣暢,既不考慮知識的詛咒,也不顧慮讀者感受,甚至不考慮出版的事,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從動筆到寫完,恰好是十一天,和李善德的荔枝運送時間相同。
BR
新增了劃線
長安的荔枝
馬伯庸
所以說,千古艱難唯做事,一事功成萬頭禿。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可惜史書對這個層面,關注得實在不夠多。
BR
新增了劃線
長安的荔枝
馬伯庸
漢武帝雄才大略,一揮手幾十萬漢軍精騎出塞。要支撐這種規模的調動,負責後勤的基層官吏會忙成什麼樣子。明成祖興建北京、遷出南京、疏通運河,可謂手筆豪邁,但這幾項大工程背後,是多少個周德文辛苦奔走。 一將功成萬骨枯,其實一事功成也是萬頭皆禿。諸葛亮怎麼死的?還不是因為他主動把「罰二十以上,皆親擥(攬)焉」95的苛刻繁瑣庶務全攬過去自己做,才會生生累薨。
BR
新增了劃線
長安的荔枝
馬伯庸
那時朱棣決定遷都北京,便於永樂七年(一四○九年),從南方強行遷移了一批富戶,其中包括歙縣一戶姓周的人家,戶主叫周德文。周德文一家被安置在大興縣,他充任廂長94,負責催辦錢糧、辦理公事,去全國各地採購各種建築材料,支援新京城的建設。 這份工作十分辛苦,他「東走浙,西走蜀,南走湘、閩,舟車無暇日,積貯無餘留,一惟京師空虛、百職四民不得其所是憂,勞費不計。凡五六過門,妻孥不遑顧」。周德文作為負責物資調度的基層小吏之一,因為太過勞碌,病死在宛平縣德勝關。 周德文的經歷很簡單,沒什麼戲劇性,但每次讀史書我總會想起他。 如果你用周德文的視角去審視史書上每一件大事,你會發現,上頭一道命令,下面的人得忙碌半天,有大量瑣碎的事務要處理。
BR
新增了劃線
長安的荔枝
馬伯庸
「阿爺不是說,這個要留著做貢品,不能碰嗎?」女兒好奇地問。 李善德摸摸她的頭,沒有回答。女兒開心地一口吞下,甜得兩眼發亮。他繼續把樹上的荔枝全摘了下來,堆在田頭。這些都是上好的荔枝,不比阿僮種的差,本來是作為貢品留在枝頭上的。他緩緩蹲下,一顆接著一顆地剝開,一口氣吃下三十多顆,直到實在吃不下才停止。 當天晚上,他病倒了。家人趕緊請來醫生診治,說是心火過旺,問他可有什麼心事,李善德側過頭,看向北方,擺了擺手。
BR
新增了劃線
長安的荔枝
馬伯庸
趙辛民手執韁繩,面色凝重:「去年年底,安祿山突然在范陽起兵叛變,一路東進,朝廷兵馬潰不成軍。不過半年多,洛陽、潼關相繼失陷。經略府剛剛接到消息,如今連長安也淪陷了!」 「啊?」酒碗從李善德的手裡墜到地上,「何至於,長安……怎麼會淪陷?那聖人何在?」 「不知道。朝集使最後傳來的消息,說聖人帶著太子、貴妃、右相,棄城而走,如今應該到蜀中了吧?」
BR
新增了劃線
長安的荔枝
馬伯庸
這一年裡,李善德在石門山下選了一塊地,挽起袖子從一個刀筆吏變成荔枝老農,照料阿僮的果園,順便補種荔枝樹贖罪。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叩石墾壤,完全不理睬世事。唯一一次去廣州城,是請港口的胡商為不知身在何處的蘇諒捎去一封信。
BR
新增了劃線
長安的荔枝
馬伯庸
「其實他去找楊國忠之前,跟我袒露過心聲。這一次攤牌,一家人注定在長安城待不下去。只要我反對,他便不會去跟右相攤牌。可這麼多年夫妻,我一眼就看出他內心的掙扎。他是真的痛苦,不是為了仕途,也不是為了家人,僅僅是為了一個道理,愁得頭髮全白。十八年了,他在長安為了生計奔走,其實並不開心。如果這麼做能讓他心安,那便去做好了。我嫁的是他,又不是長安。」 李夫人看向李善德的背影,嘴角露出少女般的羞澀。
BR
新增了劃線
長安的荔枝
馬伯庸
「好多年前,我們一群華陰郡的少男少女去登華山,爬到中途我的腳踝扭了,一個人下不去,需要人背。你知道華山那個地方險峻,背著一個人下山,極可能摔下萬丈深淵。那些願為我粉身碎骨的小夥子都不吭聲,因為這次真的可能粉身碎骨。只有他一言不發,悶頭把我背起來,然後一路走下山。我問他怕不怕,他說怕,但更怕我一個人留在山上沒命。」李夫人說著說著,不由得笑起來,「他這個人哪,笨拙,膽小,窩囊,可一定會豁出命去守護他珍視的東西。」
BR
新增了劃線
長安的荔枝
馬伯庸
阿僮朝那邊眺望了一眼,轉身要走。李夫人笑道:「都一年了,妳還生他的氣啊?既是朋友,何必這麼計較?」 「哼,等他把答應我的荔枝樹一棵不少地補種完,生出葉子來再說!」阿僮哼了一聲,又好奇地問道,「你們從那麼好的地方跑來這裡,妳難道一點都不怪那個城人?」 李夫人撩起額髮,面色平靜:「他就是這樣的人,我也是因為這個當初才會嫁給他。」
BR
新增了劃線
長安的荔枝
馬伯庸
一轉眼,一年過去。 「李家大嫂,來喝荔枝酒啦。」 阿僮甜甜地喊了一聲,把肩上的竹筒往田邊一放。李夫人取出兩個木碗,旋開筒蓋,汩汩的醇液很快便與碗邊平齊。 阿僮又從懷裡取出兩個黃皮,遞給李夫人身旁的小女孩。小女孩不去接黃皮,卻過去一把抱住阿僮肩上的花狸,揉牠的肚皮。花狸有些不太情願,但也沒伸出爪子,只是嘴裡哼哼幾聲。
BR
新增了劃線
長安的荔枝
馬伯庸
辭別二人,李善德一家坐著牛車緩緩上路。從京城到嶺南的這條路,他可謂輕車熟路,但這還是他第一次有閒暇慢慢欣賞沿途景致。一家人走走停停,足足花了四個月,才總算抵達嶺南。 嶺南這個地方流放的官員實在太多,沒人關注這個從九品下的落魄小官。趙辛民把他判去石門山幽居,並暗示是朝裡某位大人物的授意。
BR
新增了劃線
長安的荔枝
馬伯庸
李善德自己倒很是淡定,能避開殺頭已經很幸運了,不必奢求更多。他把歸義坊那所還沒機會住的宅子賣掉,買了一輛二手牛車,還換了一批耐放的酒,在六月底的一個清晨,帶著夫人孩子平靜地從延興門離開。全城沒人知道這一家人離去,只有韓十四和杜甫前去灞橋告別。
BR
新增了劃線
長安的荔枝
馬伯庸
三日之後,朝廷終於宣布了對他的判決:「貪贓上林署公廨本錢三十貫,杖二十,全家長流嶺南。」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個判決頗具匠心。所有涉及荔枝轉運的彈劾罪狀,一概不提,只拿一個貪贓差旅錢的罪名出來。若依唐律,貪贓區區三十貫竟要全家長流,判決明顯偏重;若依右相心情,判決又明顯偏輕。可見是經過一番博弈,各有妥協。 一個因從嶺南運荔枝而犯事的官員,居然被判處長流嶺南。招福寺的大師在一次法會上說此是因果輪迴,報應不爽,唯有恭勤敬佛,方可跳出輪迴。
BR
新增了劃線
長安的荔枝
馬伯庸
他奔忙一場,那些人若心存歹意,自己已死無葬身之地;若尚念一分人情,抬手也便救了。生死與否,皆操於那些神仙,自己半點無法掌握,直如柳絮浮萍。 這種極其荒謬的感覺,讓他忍不住生出比奔走驛路更深的疲憊。此事起於貴妃的一句無心感嘆,終於貴妃的一聲輕笑。自始至終,大家都圍繞著貴妃極力兜轉,眼中不及其餘。至於朝廷法度,就像是個蹩腳的龜茲樂班,遠遠隔著一層薄紗,為這盛大的胡旋舞伴奏。
BR
新增了劃線
長安的荔枝
馬伯庸
李善德震驚得半天沒說話,這其中的曲曲折折,真是比荔枝轉運還複雜。高力士的手段好高明,兩次模糊不清的傳話,一次遠遠地手指,便在不得罪右相的情況下攬走一部分功勞,又打壓了魚朝恩,至於救下自己,不過是順手而為。用招之高妙,當真如羚羊掛角,全無痕跡。 能在聖人身邊服侍這麼久依舊聖眷無衰,果然是有理由的。
BR
新增了劃線
長安的荔枝
馬伯庸
「也對,也不對。」韓洄又拿起一顆李子,「他把良元兄叫過來,只為了在貴妃耳畔點一句:樓下那人,就是把新鮮荔枝運來長安的小官。如此一來,聖人和貴妃便知道了──哦,原來這人竟是他安排的。」 說到這裡,韓洄滿臉笑容地朝李善德一拱手:「但無論如何,良元兄的量刑一定會削薄數層,不必擔心有斧鉞之危了。御賜的這一籃水果,雖不是什麼紫衣金綬,可也比大唐律令厲害多了。」 「為什麼?」 「聖人剛打賞過的官員,你們轉頭就判斬刑?是暗諷聖人識人不明嗎?」
BR
新增了劃線
長安的荔枝
馬伯庸
難怪聖人特別言明一定要嶺南出產的荔枝,源頭竟在這裡。大概是高力士向貴妃誇口家鄉荔枝如何可口,才有了後面這一堆麻煩。 再想想方才花萼相輝樓上的情景,韓洄忍不住擊節讚嘆:「高明!真是高明!」 「我聽說他名聲很是忠厚。把良元叫來金明門前,大概是念在良元如此拚命的分上,略做迴護吧?」杜甫猜測。
BR
新增了劃線
長安的荔枝
馬伯庸
「高力士本來不姓高,而是姓馮,籍貫嶺南潘州,入宮後才改了名字。」 這句話驚醒了其他兩人。高力士名氣太大,反而很少有人知道這段過往,只有韓洄這種人才會感興趣。原來,他竟也是嶺南人。
BR
新增了劃線
長安的荔枝
馬伯庸
「你們別忘了,這人只用一個名字,就讓楊國忠迫使自己的副使吐出功勞,面子極大。這樣的人,在宮裡能有幾個?」 李善德回想起今日在花萼相輝樓上看到的第三人,不由得「啊」了一聲,原來是他?高力士?杜甫也很快反應過來,可仍是不解:「他就為了攔一下魚朝恩?」 「荔枝轉運這個功勞,右相自己都忍不住要拿去,遑論別人……」韓洄說到這裡,忽然眉頭一皺,細思片刻,神情一變。 「不對!荔枝這件事,也許最早就是從高力士那裡來的!」 李善德與杜甫對視一眼,都很迷惑。韓洄懊惱地猛拍自己腦袋:「真是的,我怎麼連這麼大的事都忘了!早想起來,良元兄便不必吃這麼多苦了!」
BR
新增了劃線
長安的荔枝
馬伯庸
「良元兄,這次你可以放心了!」 「別賣關子了,到底怎麼回事?」杜甫比李善德還急切。 「嘿嘿,我竟忘了是他。」韓洄不肯當眾打破這盤中啞謎,扯著兩人來到一處僻靜的茶棚下。他丟出三枚銅錢,喚老嫗用井水把李子洗淨,拿起來哢嚓一咬,綿軟酸甜,極解暑氣。
BR
新增了劃線
長安的荔枝
馬伯庸
百姓和官員的隊伍一時有些混亂。嘉慶坊遠在洛陽,那裡出產的綠李極為鮮嫩。雖不及荔枝出名,京中能吃到的人也不算多。聖人居然在觀民之際發下賞賜,不知是哪個幸運兒拿到。 使者將籃子從城頭垂吊下來,由禁軍小校直接送到李善德面前。周圍的官員無不面露羨慕與嫉妒,還有人打聽這人到底是誰,竟蒙聖人御賜水果。
BR
新增了劃線
長安的荔枝
馬伯庸
聖人與貴妃相當恩愛,兩人並肩俯瞰,不時朝下面指指點點,意趣頗足。此時有第三個人影靠近,身材有些肥胖,手裡還持一柄拂塵,肯定是個宦官。這宦官到了兩人面前,朝下面一指,李善德發現他指的方向正是自己,而貴妃的視線,也隨之看了過來。 他連忙垂下頭,不敢以目光相接。 樓上三人嘀嘀咕咕,不知說些什麼。過不多時,忽然有使者從樓上奔至城頭,用嘹亮的嗓門喊道:「賞嘉慶坊綠李一籃!」
BR
新增了劃線
長安的荔枝
馬伯庸
李善德大笑,神情舒展:「今日不說這個,喝酒,喝酒。對了,我還有一件小事相託。」說完他從腰間拿出一個繡囊,擲到桌上,聽聲響裡面似乎有不少珠子。 「這是海外產的珍珠額鏈,你們兩位拿著,空閒時幫我買些長安的好酒,尤其是蘭桂芳,多買幾罈,看是否有機會運去嶺南。」 兩人如何聽不出這是託孤,正待悶悶舉杯,忽然酒肆外進來一人。李善德定睛一看,竟是當初替馮元一傳話的那個小宦官。
BR
新增了劃線
長安的荔枝
馬伯庸
他拍著案几,曼聲吟道:「從軍十年餘,能無分寸功。眾人貴苟得,欲語羞雷同。中原有鬥爭,況在狄與戎。丈夫四方志,安可辭固窮。」最後兩句,他重複了數次,拍得酒壺裡的酒都灑了出來。 對面兩人一陣沉默,杜甫忽然開口道:「這次若是良元事發,有司會判什麼結果?」 韓洄沉思片刻,艱難開口:「這個很難講,要看右相的憤恨到什麼地步。他有心放過,罰俸便夠了,若一心要找回面子,五刑避四也不奇怪。」
BR
新增了劃線
長安的荔枝
馬伯庸
「我為你們講過那個林邑奴的故事吧?他一世被當作牲畜,拚死一搏,賺得作為一個人的尊嚴。我其實很羨慕他。我在京城憋屈了十八年,如老犬疲騾,汲汲營營。我今年四十二歲,到底是憋不住了,也是時候爭取一下自己想要的生活了。子美,你那一組〈前出塞〉,第二首固然不錯,但我還是喜歡最後一首多些。」
BR
新增了劃線
長安的荔枝
馬伯庸
韓洄勸住了這邊,又看向李善德:「可我還是不明白,良元兄你這麼多年汲汲於京城置業,眼看多年夙願得償,怎麼卻自毀前途?」 李善德拿起酒杯,玩味地朝廊外簷角望去,那裡掛著一角湛藍色的天空,顏色與嶺南無異。 「我原本以為,把荔枝平安送到京城,從此仕途無量,應該會很開心。可我跑完這一路下來,卻發現越接近成功,我的朋友越少,內心越愧疚。我本想和從前一樣,苟且隱忍,也許很快就會習慣了。可是我六月一日那天,靠在上好坊的殘碑旁,看著那荔枝送進春明門,卻發現自己竟一點都不高興,只有滿心的厭惡。那一刻,我忽然明悟了,有些衝動是苟且不了的,有些心思是藏不住的。
BR
新增了劃線
長安的荔枝
馬伯庸
李善德反倒極為平靜:「我這幾日好好陪了陪家人,物事也都收拾好了,自辯表也寫好了,只待他們上門拿人。這次叫兩位來喝酒,一來是感謝平日照顧提點之恩,二來是代我照顧下家人。」 杜甫激憤難耐,從席間站起身:「良元,你為民直言,何罪之有?我去上書,跟聖人說去!」
BR
新增了劃線
長安的荔枝
馬伯庸
李善德勉強從茵毯上爬起身,先施一禮,把銀牌拿出放在面前,然後拄起拐杖,一瘸一拐離開了金碧輝煌的內堂,離開這間「棟宇之盛,兩都莫比」91的偌大楊府,離開宣陽坊,朝自己家的方向蹣跚而去…… 兩日之後,韓洄與杜甫忽然被李善德叫去西市喝酒,還是那一家酒肆,還是那一個胡姬,只是酒味濃烈了許多。因為人人都知道,京城出了個能人,有神行甲馬,能把新鮮荔枝從幾千里之外一夜運到京城。貴妃聞之,笑得明豔無儔。
個人
個人書櫃
關注動態
書單
書評
瀏覽
書籍
熱門書籍
最新書籍
編輯嚴選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網站導覽
買書
看書
閱讀最前線
會員中心
會員中心
登出
×
活動開催中!
Readmoo 祝您猴年行大運!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