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讀書評

水晶寶石應用全書

《水晶寶石應用全書》的書評

新紀元的水晶寶石書,內容多半就是有點水,對這部分就不多做評論。但本書的翻譯問題十分嚴重,懷疑是機翻後隨便校對就交稿。許多礦石的譯名選用的不是台灣常見的翻譯,例如Kunzite翻譯成鋰紫玉而非台灣常見的「鋰輝石」;也有根本搞錯東西的,例如Blood Stone通常稱作血玉髓或血石 (鐵氧化物致色),而不是雞血石(辰砂致色);在有天青石Celestite的情況下,又將後面的Lazulite再翻成天青石,查了一下台灣這邊多半翻成「天藍石」;會出現「矽棚鈣石有一系列姊妹石,包含瓷硼鈣石、矽鈹釔礦和矽鈹釔礦」「一些青金石標本甚至點綴著愚人金、黃鐵礦」等句子。個人覺得這樣的品質,同一位譯者的書購買起來可能都會需要小心。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01)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01)》的書評

在一個模糊虛構的國家,宗教控制對世界的詮釋,但總是有被真知所震懾的人,不顧一切去探詢禁忌的地動說知識。書中對於世界之美的辯證角度特殊,很喜歡赫伯特問拉斐爾覺得天動說宇宙是否美麗,正是因為對上帝創造有絕對的信心,讓他們即使面對死亡也要反抗教會。希望未來能繼續看到續集。

打火哥的30堂烈焰求生課

《打火哥的30堂烈焰求生課》的書評

雖然說火災這種事情,就是最好一輩子都不要遇到,不過如果萬一真的不小心遇到了,擁有這些基礎的知識,對於自身的安全實在滿有幫助的。

書裡先分析了各種不同場景失火的時候該如何應對,接著談到面對火災需要有的一些基本知識。裡面跟刻板印象最不同的大概就是遇到大火的時候,應該盡快關門避難(但不能是浴室那種塑膠門),讀完書之後剛好看到外國消防隊的影片,讓民眾觀看模擬失火的狀況,沒關門的房間濃煙密布、有關門的房間則沒有受到太大影響。模擬的火災結束後邀請他們入房,沒關門的房間東西都黑掉了,但有關門的房間只是有一點點灰塵。

書的第三個部分探討該如何「避免火災」,像是不要有容易燒的東西、有的話也不要讓火有機會燒太大,然後記得裝住宅警報器,這樣就可以在火災第一時間就發現,可以有更多時間避難。

看完書之後我就把家裡太舊的延長線通通換掉了,後來遇到不錯的師傅幫我們把老舊電線翻新。

2021Readmoo線上國際書展

一個女人,在北極

《一個女人,在北極》的書評

這本書是紀錄作者克麗絲汀安.里特在丈夫的邀請下,到北極的冷岸島度過一整年。作者的丈夫是探險家兼獵人,在北極的一切講求最低限度的實用而非舒適,所以這是一趟很挑戰都市人生活方式的冒險,

作者的文筆非常好,很擅長描寫環境的色彩和動物的姿態。雖然作者剛到他們的過冬小屋時,覺得這裡什麼都沒有,只有滿地的石頭,景色有夠荒涼又無聊。但隨著時間過去,她開始發現這裡有多美麗。

像是她描寫冷岸島的風暴:「......天搖地動,暴雪有如大洪水般橫掃陸地、小屋,並聚成雪雲,席捲黑魆魆的海面。長浪朝著大海湧去,暴風在高空翻騰,發出管風琴般低沉而綿長的嘯聲。」

或是極地的美妙春天:「融化的海水將浮冰塊幻化成美妙的形狀,有的彷彿展翅的天鵝,有的宛如奇花異卉,有的猶帶冬雪與其胭脂紫色的陰影;而有些在水中旋轉的浮冰塊,則像是綠寶石色的琉璃蕈菇。」

作者在這裡經歷了整整一年的時間,看遍極地的春夏秋冬,而且也細膩紀錄了在這裡生活所需要做的種種事情。像是為了珍貴的維他命煩惱,因為在這裡很難取得蔬果,所以要補充維他命就只能仰賴新鮮的肉。但是有沒有新鮮的肉取決於有沒有肉自己送上門來,所以在有段永夜的時間,作者跟丈夫、丈夫的打獵夥伴就只能營養不良、意識衰弱地等待有沒有北極熊漂過來,一邊看會一邊幫他們捏一把冷汗。好險後來大家都有撐過去。

而作者也認為在極地的生活,使她的靈魂有了巨大的成長。關於這個部分她也寫得很美。當她經歷人生第一場極地風暴的時候,作者的丈夫和打獵夥伴都外出巡視陷阱,只剩下她一個人顧著小屋。風暴非常可怕,而且無法分辨日夜,也沒有人可以說話。作者只好拼命安排各種家事給自己做:劈柴、縫窗簾、剷雪......,也盡量提醒自己不要沉溺在孤獨跟恐懼的情緒裡面,不然會失去理智(作者搭船來時,船長聽說她要在冷岸島過冬,還特別提醒她要注意這件事)。她寫道:「我覺得,一個人要在北極維護他所習慣的文明,有時要比與大自然抗爭、保住性命還難。」

但是在風暴結束之後,「一夜之間,大地變得一片死寂。......這條小徑通往一大片莊嚴的靜謐,通往一個我未曾見過、未曾意想過的壯麗與美。」

「儘管我的感官知覺,無法參透這股籠罩天地間的安寧,它的威力依然將我攫住,而我彷彿已經不在。這種無窮無盡的空間穿透我的身軀,大海的怒號也將我穿透,而我的自我意志也恍如一朵浮雲,在撞上堅硬的岩時消散了。

......我感覺到周圍莫大的孤寂,連一個與我相似的生物都沒有,沒有任何我見到時會意識到自我的生物。我覺得在無比強大的大自然之中,我失去了我存有的界線,並且有生以來,第一次體會到世上還有其他人類,是上帝的恩賜。」

當作者遇到一位來北極做研究的醫生問她為什麼這麼健康時,她說:「其實很簡單,在這裡,我們每天只做對生命最至關重要的工作,以維持生命。......大自然似乎蘊含了維持人類身心平衡所需的一切。」讀到這段,讓我不禁反省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作者寫當她從北極回來之後,感受到某種更崇高的平靜與力量不再離開,真的讓人驚奇。

看完之後覺得這本書真的太美麗,非常推薦給需要內心平靜的版友,我覺得比很多身心靈的書還要生動,值得一看!

最後良機旅店(賽斯謎團)

《最後良機旅店(賽斯謎團)》的書評

感謝讀墨給我這次抽獎試閱的機會~

《最後良機旅店》有種甜點師傅版哈利波特的感覺,主角賽斯父母雙亡,在惡霸雇主手下辛勤工作,希望有朝一日能脫離這個偏僻的旅館,不料卻遇上魔法師的集會以及謀殺事件。由於死者是吃了賽斯所做的甜點才中毒身亡,書中有不少解謎的線索圍繞在甜點的食材、食譜,廚房的各種細節,看起來其實滿美味的,像是鮮魚湯或杏桃派。

作者在許多細節上的描寫十分用心,例如角色的所使用的道具、服裝、旅店外的各種植物,滿讓人可以進入書中的繽紛魔法世界。感覺是十分童趣的一本書,很適合青少年或親子共讀。

蛋糕裡的文化史:從家族情感、跨國貿易到社群認同,品嘗最可口的社會文化

《蛋糕裡的文化史:從家族情感、跨國貿易到社群認同,品嘗最可口的社會文化》的書評

2020Readmoo線上國際書展


一本有關歐洲蛋糕大小事的書,讀完感覺滿有趣的。

先抱怨一下,感覺這本書的翻譯有點怪,許多地方的連接詞跟語意對不上,導致閱讀時要花點時間猜那句話是什麼意思。

書本身的內容完整呈現了「蛋糕是什麼」這個問題,從麵粉、糖等原物料講起,這些原料的變革如何反映在蛋糕口感的變化上;烤箱的科技進步則是讓許多新種類的蛋糕誕生;甚至蓄奴等社會制度也會影響到蛋糕,例如書中提到美國南方有多款經典蛋糕,口感比北方還要蓬鬆柔軟,因為他們有奴隸可以幫忙打蛋糕。

書裡提到的蛋糕類型以歐美為主,加上沒有附圖,所以有不少只看名字看不太出來是什麼蛋糕(當然裡面也有介紹經典款的馬卡龍、杯子蛋糕、磅蛋糕等等)。如果出國玩再搭配本書去找甜食吃,應該會滿有趣的。

俗女養成記

《俗女養成記》的書評

Readmoo七週年_七步成師


因為很喜歡電視劇,所以就把書也看完了。看完的感覺,莫名其妙有點療癒。雖然我跟作者的年紀差了10年,但是我也是被台南阿嬤帶大的小孩,小時候寒暑假也會有很長時間在鄉下度過。

有時候很難跟別人解釋這種依賴但是又時常帶有怨恨的關係。小時候跟同學說起以前是阿嬤在照顧的時候,他們腦中想起的,常常是過年偶爾返鄉、看到時總是笑臉迎人遞食物跟紅包的慈祥長輩,「再糟應該也不會糟到哪裡去吧」這樣的想法。但實際上卻是跟江鵝所寫的比較像,那種聽到阿嬤在說自己媳婦哪裡不好時的尷尬、遇到困難什麼幫助也不會得到的怨恨(台南人是很不愛幫小孩送上課用具嗎?)、從小學習揣摩上意讓自己比較受喜愛的智慧。中間當然也不能說完全沒有比較快樂的時候,只是回想起來往往苦甜參半。

看到不是只有我這樣子,其實心中浮現莫名的安心感,就好像原來在這個世界上,我這樣的狀況只是某種比較少見的普遍,而不是我自己特別有問題。我也沒想到看完之後竟然是出現這種感覺,但不知道為什麼記憶中苦的部分釋懷許多。

仿生高科技

《仿生高科技》的書評

下手太快,沒注意到是版式,非常難讀,放到電腦上字也超小,很糟糕的閱讀體驗。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