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演員後,隱身於各式各樣的角色中,陳庭妮曾因此迷失在不同的人生故事裡;而現在的她,享受獨處且不再過度追求完美,不疾不徐地以自己的步調前行,活成舒適又自在的樣貌。
【編者的話】
《ELLE》是一本忠於法國魂的時尚刊物,「她」的獨特性,來自於摩登的處世視野,加上率性地享受真實人生,而非陶醉在IG九宮格裡經過剪接與計算的假象。
8月號Editor’s Note邀請編輯部同事來段老實說,她們是組成《ELLE》宇宙的核心人物及操盤手,獨立切角、風格抉擇、真實表態是每位編輯被賦予的權力和任務;至於我,基於這世界吵翻了,安靜地看每個人表演,可說是編輯人生提供給我的最佳風景。
總編輯Kayt Hsueh
副總編輯Sandy:從投入、內耗到重生,在我成長週期每3年會迎來一個轉折,如今再遇上,期許自己能穩住內心、秉持一貫活在當下的態度跟隨船隻航行冒險,繼續破浪前行。
生活風格副總監Coco:平網雙殺截稿的周五,專心校對完平面,立刻轉場來剪IG影片,當然還有網文在後面等著…此時,「有香檳喔!」同事們的呼喚傳來,這一杯真的是靈魂救贖!因為,N倍速運轉的編輯人生,真的需要一杯香檳的優雅暫停啊。
數位生活主編Candy:當大家羨慕我能免排隊吃到日本漢堡排天花板、全台最貴Buffet時,我滿腦子都在煩惱,美食下肚要健身幾次身材才不會走樣、腸胃會不會不堪負荷。
資深數位編輯Sylvia:夏季過了一半,我宅在冷氣房裡追完了9部劇17部電影,用眼睛和靈魂繞世界一圈,從芭比樂園繞到二戰美國和大夏王朝。我在黑鏡前工作,頭上冒著彩色泡泡。
數位內容總監Afra:最近看著Threads發文中找樂趣,從那些不正經又帶真心的串文找生活共感。珍惜每個靈光乍現、神來一筆的幽默。隨性中也能聊出有趣視角,這感覺很《ELLE》。每天在創作文字和分析數字的路上尋寶,小宇宙爆炸之前,相信總有個平衡。
資深時尚編輯Wendy:仔細想想,我的20、30都有《ELLE》作陪,10年長大了許多卻也像回到原點。在生命中最好的年紀,我一無所有,卻也更果敢自由,願30這年將自己歸零,迎接新挑戰的同時,也明白取悅自己才是最舒服的活法。
資深數位時尚編輯Wawa:坦白說,在踏進《ELLE》之前,從來沒想過自己有天可以加入這裡。面對截然不同的環境,緊張、擔心都有,但內心更多的還是興奮,即使前途一切未知,我也準備好要大幹一場了。
資深採訪主編Dominique:經歷瘋狂的一年,我決定給自己一個新名字,全新的轉變。人生唯一不變的事就是變,保持好奇心,時時刻刻感受活著的溫度。永遠把自己歸零,Never say never!
美容總監Yvonne:身為被公認是沒定性第一名的雙子座,卻能在《ELLE》跟美容線待了超過20個年頭,光是這個堅持就足夠幫自己拍拍手!最開心的是,經常可以跟專業彩妝師們討教上妝技巧,今年最滿意的一點就是:我終於可以把眉毛畫得自然又順暢了。(再給自己一個讚!)
資深美容編輯Michelle:好多人都為了怕變胖變老,有了嚴重容貌焦慮,親愛的,多運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就是最棒的護膚美妝品!當你變健康了,人也會變幸運。
執行編輯Abby:來到《ELLE》不知不覺3個月過去了,最初的慌亂逐漸有了塵埃落定的感覺。每天都有起起伏伏,不過只要能好好吃頓午餐,和同事開心聊聊天,一切都可以過去。
數位時尚編輯Fanny:近期在時尚與珠寶腕錶間掙扎,各有各的趣味也各有各的折磨,但比起跑什麼線,更喜歡的可能是坐下來安靜寫稿的時間。人生座右銘是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躺下。
數位編輯Christy:穿梭在各種韓劇、台劇與各種娛樂快訊之間,希望在文字中可以更深刻的留下自己的風格。近期目標是希望在各種匆忙的瑣事中,找到自己的生活步調。
視覺總監Sandy:多元,是《ELLE》最棒的品牌價值。待了14年的我,看著本刊一路的改變,雖然封面及特別企劃的執行難度很高,卻也承載了挑戰後的快樂滿足,期許《ELLE》能順應潮流,並保有獨特性,繼續引領大眾優雅過生活。
美術副總監Hannah:我認識「她」好久好久了,活出自信又懂得生活,一下有個性一下撫媚,絕不自顧自美麗。嗯,我喜歡「她」,女人本事每一卷都精彩,每一曲都動聽。
資深美術編輯Eva:對我來說,截稿期就像破關打怪一樣,不知道有多少關、多少稿沒破完,隨時還伴隨著突發驚嚇。但換個角度想如果沒有挑戰跟刺激,哪來精彩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