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志燮 行於當下,貼近本心
Fully, Now──Living the Moment
被稱為韓國公共財的蘇志燮,在30年演藝路上,不疾不徐地走出自我節奏,他的穿透力不僅體現在表演中,亦在平凡日常中留下美好的時光印記,持續以行動實踐專注當下的人生信念,不為過去懊悔、不為未來焦慮,只一心投入眼前的角色與生活。
入行30年,面對瞬息萬變的時代,蘇志燮用自己的節奏與步調,帶著新作品與觀眾見面。在這次於台北郊區封面拍攝現場的他也是如此,不疾不徐,換場時靜靜地找個角落沉思、感受整個環境,但走到鏡頭前立刻切換成男神模式,從容地在每個場景中,展現獨有的魅力。如同他所說,「專注於當下或許有機會能改變未來,與其想那麼多,不如就先放手去做。」
【編者的話】
畫外有聲
最近台北的展覽名單可豐富了,從奧拉弗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的光影宇宙,到印象派與莫內的詩意筆觸,每站都像是踏進一個自成風景的藝術星球。《ELLE》7月號以「藝術VS.療癒」為主題,也剛好在6月下旬,主編Juju與奈良美智進行了一場難得的貼身專訪,在水湳洞現場側寫他為展覽《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佈展的節奏,也聽他慢條斯理地聊台灣,聊人生。
藝術與時尚精品之間的聯繫一直密不可分,本期腕錶單元〈時中有畫〉中,作者Fanny寫道:「畫家用油彩保存稍縱即逝的天光,雕塑家以刻刀定格瞬息萬變的神韻;而當製錶藝術與他們相遇,時光便有了色彩,時計亦化作製錶師的畫布,將美永恆凝鍊於腕間方寸。」像是百達翡麗以微繪琺瑯描繪〈日內瓦湖三桅帆船〉的柔光水影,積家則以Reverso Tribute Enamel琺瑯腕錶致敬莫內,兩者皆以高難度工藝,在有限的圓形空間內重現名畫的旖旎風光。
副總編輯Sandy編寫的〈聞香前奏,用視覺領略氣味〉單元,分析香水盒上的藝術天地。她提到:「香水包裝上的插畫,常常扮演著重要的敘事者,如同氣味意境的前導節奏,引領著我們踏入香氣編織的芳香故事。透過細膩描繪的色彩、輪廓與情緒,在揭開瓶蓋之前,一幅畫面便已悄然點燃感官的想像,以圖像預示香氣所呈現的性格。」
而生活風格副總監Coco則提醒我們,藝術其實不拘形式,走進美術館並非唯一選擇,城市日常也能成為精采畫布。在〈不只是藝廊|台北8個必訪藝術空間〉中,她精選了老茶行、書店等場域,重新定義藝術如何與生活共振。像座落於台北內湖的文心藝所,便隱身於大樓之中,以黑色螺旋梯、拱形窗與大量留白共同構築,呈現建築圖紙般的純白空間,現正展出杉本博司《影像與時間的四重奏》,帶來一場靜謐深邃的時間凝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