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這期封面主題時,我們聊起了一個法文單字Rendezvous,意思是「交會點」,因為封面不只是人物的故事,也能透過視覺傳達文化。想起香奈兒CHANEL在非洲塞內加爾首都達卡(Dakar)舉辦的2022/23 Métiers d'art工坊系列大秀,服裝也是串接獨特文化、創新設計、傳統工藝;服裝跟演員跟封面一樣,是一個載體,現實與超現實在這裡交會。
日本演員橋本愛在《舞伎家的料理人》中以藝伎百子登場,詩意的談吐、優雅的舉止,和導演是枝裕和鏡頭下她送別戀人的湖畔舞,都讓我們看見了虛實交織的光影,帶著Dakar文化與巴黎工藝,我們飛抵東京,在這個交會的跨界之處,有橋本愛的微笑,看這個在日本演藝圈打滾12年的女子,她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
【編者的話】
先相信後看見
我一直羨慕目標明確的人!
今年四月,受邀去實踐大學參加一場時尚講座,這是四年級畢業生的必修課程,時尚領域很廣呀,我心臟很弱很怕同學聽到睡著,所以準備內容前我其實詢問很多工讀生實習生和學生想聽什麼,發現同學最大困惑是「求職」。那天,我談如何用戀愛力用編輯學來寫履歷,如何在資訊溢出的時代「編輯」目標,果然,座談結束後,許多同學私下發問也是很血淋淋的求職疑問。
準備過程中,不禁回想還是學生的自己。小時候曾經我幻想當一位服裝設計師,但國中時我也了解一位台灣服裝設計師要成功的困難,早早放棄,直到大學快畢業我都不知道自己要從事什麼行業,慌得很,所以很羨慕那些目標清晰全力衝刺的人,覺得他們即使撞得滿頭腫包都好開心,我對他們的揮汗快樂流著口水。
那時我想,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那就都試試吧,所以參加了很多實習機會。不好意思我又要拿戀愛來比喻了,這就像約會,約會過越多人就越清楚自己討厭什麼喜歡什麼。畢業前夕,我戰戰兢兢投了一份履歷到當時剛創刊的蘋果日報,幾週後得到了一份名為時尚編輯的工作,一路編輯到現在。恍然回首發現,原來,我也變成了那樣的人,那個目標明確揮汗快樂的人。
呼應畢業季新血輩出,6月號ELLE大主題是New Star Is Born;介紹了台北電影節中的10大非常新人,以及嘻哈實境節目《大嘻哈時代》大熱、那些崛起的嘻哈男子漢;時尚專題中的時尚圈生存指南,採訪了曾是模特兒、被性騷擾後轉向幕後的經紀公司主理人。同事說要將本篇送給剛加入時尚產業的人,看那些社群上光鮮亮麗的幕後工作者,熠熠生輝的成功背後,如何披荊斬棘迎風而上。
最後我想寫下巴菲特曾經給內布拉斯加大學畢業生的一段話:「找一份即使你不需要工作、也願意接受的工作。就是那份即使不需要錢,早上你也會興奮跳起床的工作。(You want to look for the job in life that you would take if you didn't need a job. The job that if you had no need for the money, it's still the job that you'd jump out of bed for in the morning.)」巴菲特說,那已經不再是工作,而是你每天都期待著的事情。或許你不會在畢業的那天就找到它,但它確實存在。
在看這篇文章的你,無論是剛畢業的學生或是已在職場奮鬥許久的人,我不拿粉紅泡泡噴你說未來只有美好,畢竟每天我們都在走進一個不確定的世界,但正如這期封面人物日本女星橋本愛所說,業界的99.9%都是現實,但真的會有0.1%的美夢降臨,為了這個美夢,每天腳踏實地努力,就能實現這0.1%的美夢。
我認為,為了做夢而活很棒,這是浪漫中踩著務實、是現實中飄在雲端。先看見後相信與先相信後看見,我要當那個先相信的人,因為只要前進,這0.1%,就會持續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