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就在溫度逐漸飆高、國內疫情也逐漸緩解的當頭,今年以來我每逢截稿期或壓力大時總愛來上一杯的手搖飲(有時像上癮天天得買一杯),忽然間約在兩個月前,習慣像是被雷擊了一般,瞬時轉向:先是換上了氣泡水,在一個月後,又轉成了水。這件事的轉變,說真的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經過三周以水為主要飲料後,一天,編輯拿了一杯再尋常不過的蜂蜜檸檬茶飲給我,猶豫幾回,還是接下來喝了;沒想到,才喝一半,不但舌頭覺得幾分奇怪,連胃呢也有點不適……同樣的情況在兩周後,一杯過往我會訂的手搖飲免費來到了我跟前,依舊是喝到一半,再次發生相同的情況。究竟是我的味蕾和胃有甚麼問題,還是另有原因?
就我觀察我的身體狀況,在少了各式含糖飲料大量刺激味蕾後,的確對進入口中食物的感受,顯著有所不同。而向來偏愛重口味的情況,似乎也有點變了,舌頭好像比較能吃出單純食物的味道。因此,從這件事給我的啟發是,「純粹」,最能勾勒出事物最好的節奏,最能引起正向的共鳴,不論是身心或是在工作與創作上。在本期BAZAAR 30特企中,黃子佼與黃韻玲的音樂對談,聊到了音樂界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卻也表述出一個音樂的基本核心――什麼是好音樂?不是聲音多好或炫技,好音樂就是靈魂的交流――想想,這的確是,不論是一首樂曲、一齣戲、一段文字,抑或是一幅畫,最成功的不就是來自創作表演者與觀者的心靈交會嗎?一種無聲勝有聲的純粹共鳴與節奏,最能永流傳,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