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丹麥女孩》奪下奧斯卡最佳女配角、重現《古墓奇兵》蘿拉的堅毅魅力,瑞典女星Alicia Vikander分享自己重視隱私的婚後生活,以及穿搭風格如何影響女性力量的重要體悟。
【編者的話】
最近,由影音平台Netflix推出的《黑鏡:潘達斯奈基》引發一片熱議,原因不在於它的卡司陣容有偉大,而是它創造出——「戲會怎麼演,全由看戲人自己怎麼選」,一種嶄新的互動式觀影體驗。就當我在螢幕上點開了Netflix平台,播放起影片,一場全新的看劇之旅,終於讓我了解為何此片能掀起各方的討論聲浪;另一方面因為它,也讓我更了解,原來我的選擇障礙症並不輕,還有那些隱藏的在骨子裡的好奇心有多龐大。
我無意在這裡對劇情暴雷,倒是想邀你和我一起細究「選擇」之堂的奧妙。
或許你跟我一樣,從沒留意過一整天自己做了多少次的選擇,更不會對日常之事仔細回想自己若做了不同的選項,會產生甚麼樣的變化(除非是涉及就學、就業、結婚、生子等人生大事或是遇上災厄,才會時不時勾起想像,「若做了其他選擇,會有什麼樣變化?」的好奇感或後悔念頭冒上心頭);事實上,這些微選擇,匯集起來可能有天翻地覆的變化。好萊塢電影總不乏關於「選擇」的題材呈現,如講愛情的《舊愛找麻煩》、《命運規劃局》;談人生變化的《命運好好玩》、《王牌天神》……,而我看過真正描述微選擇的電影,則是從幾米繪本《向左走.向右走》所改編而成的作品:男女主角各自習慣出門後,一個向左走、一個向右走:這個看似對兩人來說一點都沒什麼的選擇,卻差點讓最適合彼此的兩人,就此錯過。
每一天,從你我打開雙眼的瞬間,大腦便開始進行一整天的選擇題考卷:起床或再賴床五分鐘、早餐吃三明治還是燒餅油條、該穿裙子還是洋裝、搭捷運還是計程車……,綜合一天下來,腦中大大小小盤旋的選擇題數以百件(日理萬機的人可能上千件),竟然沒有讓我們瘋狂或當機,只能說,人類真是一個很特別的物種。只是在選擇的過程中,你我的邏輯是什麼樣?是讓長久以來的習慣綁架,還是不斷地挑戰習慣?
在這個消費者導向的年代裡,看似給了我們超多的選項,你我卻不知演算法鋪天蓋地的運用(依照每個人的習慣推播內容,為的是讓你我對商品或議題產生更高的興趣,進而推升更強的黏著度、忠誠度),無形中,從電腦、手機甚至周邊所接收到的訊息,都讓我們陷入一個自己都不自覺,因「習慣」所架構出的微世界觀。你檢視過自己最近喜歡看的影片、書,喜歡穿的服裝或參與的事物與話題越來越單一嗎?如果是,那是一個警訊,因為你的探索力已經大幅下降,演算法已經全然掌握你的習性。雖說被掌握了也沒啥危險,但是卻促使你我大腦的開創性與對人的包容性走入停滯,並非你我之福。所以,何不從今天起,學著在舒適圈之外做選擇:丟開每天穿的球鞋換上皮鞋或高跟鞋;不只是看網路推播你愛的影片或新聞,改換口味試試其他有趣的;每天搭車不妨今天走路,……世界這麼大,美好的事情這麼多,或許當你改變,好事就在此時發生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