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寶貝孩子
<推介本書> 很多人都是當了父母才學習照顧子女,由於常識不足,碰到問題不知如何是好,所以經常可見孩子哭,媽媽也跟著哭的窘境。 而最讓父母擔心的不外孩子經常生病、半夜發燒、日夜顛倒、尿床、拉肚子、長不好 …… 等。因此,本書以醫師的專業素養,教你做好胎教、認識體質及各種小毛病的對策;另外,作者也以母親的心情,傳授餵母乳、半夜不餵乳小絕招與奶嘴妙用,清胎熱,防治夜啼、尿床的按摩秘訣等,可說壓箱底絕活全部公開。 俗話說: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本書正是年輕父母育兒的最佳選擇。 <作者簡介> 徐慧茵 醫師 台北醫學院謢理助產專修科、中醫師特考及格 曾任:中華民國女中醫師協會理事長。 現任:中華民國中醫婦科醫學會理事長、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常務監事、中華民國傳統醫學會常務理事、長青傳統中醫醫院副董事長、全昌堂中醫院院長。 <序> 以母親的心情看診 徐慧茵醫師 兒時的第一個記憶就是在中興醫院小兒科住院,沈長灰暗的走廊,棉被是白色的邊,中間圖案是龜兔賽跑,二姨丈送我一部摩擦了就會跑的模型小汽車,我半躺在床上以輔助餐桌當跑道玩。從小體弱多病的我,父親雖為西醫,但流落大陸出不來,卻把氣喘的過敏體質留給我,舉凡小孩會生的病,麻疹、水痘、腮腺炎、中耳炎、蛀牙、牙膿?、經常感冒、扁桃腺發炎、發燒,連腦膜炎我也得過,回想起來,吃藥的時間多過吃糖,堂姊、堂哥總奚落我是「阿公的空心菜」 ── 受到特別好的照顧,卻長得最差。還記得有一次媽媽陪我作眼科手術 ── 長麥粒腫,而昏倒在診所,從此以後,我又作了六次相同的手術,都由外婆陪我。我兒時有許許多多的記憶都和病痛、看醫師、吃藥脫不了關係。多病的現象一直到我改服中藥才改善。 現在每當看到過敏體質,或常感冒生病的孩子,我就不禁想起自己多病的兒時,忍不住多一份疼惜和關心,對孩子的媽就多嘮叨幾句,告訴她要為孩子穿內衣、注意天氣變化,飲食該如何如何 …… ,過與不及都不對等等 …… 。 回想自己帶四個寶貝,倒是甜美的回憶多於辛勞。雖然老四有保母幫忙,但我上無公婆,也乏姑嫂協助,媽媽又遠在巴西,遇事都得自己作主決定。老大和老么遺傳到我的過敏體質,而如今老三已過廿歲,老么也八歲,可以說都平安渡過生病期,我所憑藉的就是胸中所學的中西理論,在平時看診中,也是以這些方法指導病患家屬如何來養育子女。 當元氣齋林先生邀請我寫作時,我就一口欣然答應寫下這本育兒心得書,提供年輕的媽媽們參考;同時藉此感謝媽媽當年獨力撫育多病的我之辛勞。她當年心中有多少辛酸、擔心、害怕,在我為人母,並且當上醫師後方能深深的體認,真不禁要說「媽媽真偉大,有媽的孩子最幸福!」 本次的出書要感謝元氣齋鼎力相助,更要感謝阮正雄醫師提供一篇「造成胎兒異常的環境因素」與讀者分享。也謝謝鄭榮德醫師和長女的協助整理,方能一邊整修房子一邊出書。 <目錄> 自序:以母親的心情看診 … 徐慧茵 了解我們的寶貝 真是一暝大一寸 ──孩子的生長路充滿驚喜與荊棘 ‧胎兒期:媽媽做什麼都影響腹中寶寶 ‧新生兒期:免疫力差,最危險 ‧嬰兒期:添加副食品易致不適 ‧幼兒期:到處摸索而生意外 ‧幼稚園期:如流行病交換中心 ‧兒童期(指六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