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活中防癌抗癌

0 / 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578552265
<推介本書> 一個癌細胞只要三個月就「繁殖」到一百萬個,三年後已達一千億,超過五年就來不及了! 一般認為,飲食不當、環境汙染、長期抑鬱不得解、遺傳為主因。可見保持樂觀、睡眠充足,常做輕身運動,常吃鹼性食物、偶爾素食或生食,並加服補氣藥膳非常重要。 本書詳細分析二十五種常見癌症的可能病因、徵兆、症狀、診斷法及罹患時最適合的食物、藥膳、中藥;作者主張中西共治最有效,中華民國抗癌人協會董大成理事長譽為當今最實用、周延的防癌、抗癌參考書。 書中所提到的藥方和療法都很簡單、普遍,大部分曾經驗證過,也許無法適合每位患者,但可以肯定是目前所知最完善的方法。 請推介給大家,共同成就助人功德。 <作者簡介> 林昭庚 醫師: 中國醫藥學院、中國醫學研究所博士班畢業, 台灣首位中醫針灸博士。 曾在榮總、沙國新吉達醫院、陽明醫學院等任職。 現任: 中國醫藥學院教授兼中國醫學研究所所長 國立陽明醫學院兼任教授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 作者鑽研針灸及中西醫藥防癌抗癌多年,深受肯定,多次受邀赴新加坡、廣州等地,出席癌症國際研討會,主講「癌與中國傳統醫學」,除獲沙烏地王國最高榮譽金袍獎、薩國總統學術貢獻獎外,因努力發揚傳統醫學,並蒙李登輝總統頒贈貢獻獎。去年再獲北京中國中醫研究院「醫聖杯」學術著作論文獎,更分別榮登「美國歷史保留協會世界名人獎」及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國際學人名人錄」。 <序> 自序:預防是最好的抗癌妙方 林昭庚 近日新聞報導,一位十七歲的建國中學學生覺得肚子脹痛去看醫生,竟然發現已是肝癌末期。他雖然不是國內最年輕的癌症病人,已經讓人為之一掬同情之淚。 類似的悲劇每時每刻在世界各地不斷發生,台灣地區平均一年就有近三千人因癌過世,而且年齡層不斷降低,罹患率及死亡率不斷上升。目前醫界對於這類惡性腫瘤仍停留在控制階段,甚至只要有五年存活率就算是「治癒」,基本上還是相當悲觀的。 那麼傳統醫學的療效如何呢? 傳統醫學中並沒有「惡性腫瘤」之名,但早在黃帝內經靈樞篇中,就有「瘤」的分類及記載,並提到起因;宋代車軒居士更在「衛濟寶書」中首度提到「癌」字,之後即陸續以石岩、瘕癥、癭癌等稱呼各式各樣的惡性腫瘤,其症狀描述與近代解剖學的觀察幾乎一樣。數百年的經驗,使得傳統醫學在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等療法,以及增強人體免疫力、延長並提高生命品質方面,有其卓越的價值。當然,傳統醫學也有不足之處,尤其在快速緩解病情方面,還有待努力。 因此,我一向主張中西共治,以西醫學之長補傳統醫學之不足;以傳統醫學優越的調補功能確保患者生活品質。在此前提之下,該開的刀要開,該做的治療要做;在沒有更好的替代案之前,兩者互信、互助才是病人及家屬的最大幸福。其次要特別強調的是,不管任何癌症,一發現都已「過症」,最好的治療之道是預防:平常就經常鍛練、盡量避免致癌因子,使癌細胞不致惡變。這也正是「上工治未病」之至理。 本書即以預防為經,治療為緯,詳列國內最常見的癌症及其可能致病機轉,說明現代醫學最新的處理方法,以及從飲食、藥膳、按摩、運動、中藥著手的保健與防治之道。以本土化、現代化、簡易化的原則,盡量由生活中取材,罕見或繁複的療法不取,迷信或奇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