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物之神》的書評

jbeichen 發表於 2017-02-26

一對不相像但心靈相通的雙胞胎,歷經多年分離和無情命運摧殘折磨後,再度聚首於印度老家。離婚失業的瑞海兒,與封閉自己不再言語的雙胞胎哥哥艾斯沙,被視為一體的兩人斷續拼湊著自己失散碎裂的記憶。然而,縱使如今已能理解當年家族悲劇之前因後果,彌補所有的不公與傷害卻也為時已晚,只能冷漠等待著下一輪命運的進展。   

以往總是將印度分割成截然不同的兩部分,一部份是電影裡繽紛熱鬧的嘉年華印度,另一部份則是歷史上幽黯沉重的印度,而微物之神則是將這兩部分相結合,呈現了一個仿若印度整體社會的縮影。本書不單觸及大家都熟習的社會階級問題,更借由故事主角的親英中產階級家庭,提出近代印度社會政治與文化認同議題的衝突。階級制度雖然已與違反人權,或專制落後等負面形象相連,然而咸信許多人批評歸批評,卻不曾真正了解過印度社會在邁入近代後的發展變遷。但《微物之神》不單描述早期種姓體制的辛酸血淚,更用連續性的深刻眼光體察社會脈動。    

此外,諸多細膩描述也讓本書價值勝於刻板的批評論述。當我們已習於「工作回家後打老婆」的戲謔話語後,《微物之神》對於家庭暴力的描述,則重新提醒人們暴力的無情──學者先生夜夜以書房的黃銅花瓶毆打妻子,害怕暴力,但更怕沒面子的母女便窩居自家花園角落渡過寒冷夜晚﹔於是當兒子返家阻止父親施暴後,長期受虐的母親便將兒子奉若神明,慶幸自己找到另一個男性依靠,並鄙視失婚的女兒。而當我們透過教科書只了解到種姓制度是一種階級區分時,《微物之神》則更進一步描繪賤民出入地主家,必須手持掃帚掃掉自身那會玷污他人的足跡,凡事都要提防骯髒的自己弄髒東西。也不忘提出賤民與外來宗教或政治革命聯繫以求掙脫束縛的奮鬥歷程。雖然作者仍以悲劇處理書中跨越種姓藩籬的作為,但透過這些情節鋪陳,隱然將過去被動的人們轉化為主動。   

透過《微物之神》,看到的不止是印度,還包括了人性。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