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烹調書不多,所以無從比較,僅從《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來看,元代的中國菜與近代的有明顯的區別。這本書上記錄的菜色許多已失傳,令人驚訝的是,近代菜餚中,主要的烹飪法之一「炒」,只出現了一次。從這樣的情況看,你我所熟悉的中國菜,可能誕生於明代以後。
近代醬油大量生產後,成為中式料理的主要調味料,是相當值得注意的變化。
翻一翻文革前出版的廣東菜食譜,就可以知道雖然材料上有蛇、貓等別的地方不用的食材,料理方式卻與別的地區沒什麼差別。
這些我們熟知的「中國菜」,到底是什麼時候形成的?翻閱歷代的烹調書,大概是清朝中期的《調鼎集》裡所列舉的菜餚,與二十世紀的「中國菜」最接近。連「冷盤」、「熱炒」、「點心」等用詞,也與近代以後的用詞一致。
我們現在每天在吃的家常菜,都是宋朝後才逐漸出現。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