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好奇:川普為什麼會當選呢?
直到闔上Michael J. Sandel《成功的反思》,
才終於比較明瞭了,
主要原因是:
長久以來,「才德至上」撕裂了整個社會,
所有人都深受其害。
(才德至上:只有才能(才)與努力(德)可以決定人的成就與報酬)
我認為此書再配合J.D. Vance《絕望者之歌》裡的故事,
可以更全面且深刻的體會中下階級的屈辱與痛苦,
這也是川普的反菁英形象為什麼獲得中下階層的大力支持的原因。
書中探討兩個層面的問題:
比較淺的問題是才德至上真的實現他的諾言了嗎?
比較深的問題是才德至上本身具有道德價值嗎?
兩個答案都是否定的。
關於前一個問題:
全球化促進了貧富落差,
造成工人階級失業,
教育變成菁英階級維持階級的篩選器,
向上流動越發的不可能,
才德至上變成難以實現的夢想。
關於後一個問題:
才德至上讓人誤以為成敗都操之在己,
因此贏者自傲,輸者屈辱,
贏家無法同理輸家,輸家痛恨贏家。
然而事實是才能與努力都和社會環境息息相關,
太多是機緣巧合,
人雖然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但無法完全掌控自己的命運。
值得一提的是:
菁英雖貌似獲得勝利,
然而長年競爭下的焦慮、憂鬱、不快樂,
剝奪了童年與成年後的幸福,
助長了更高的自殺率,
學習不再是探索,而是掠奪,
獲得的也許只是他人的夢想,
最後又贏得了什麼?
作者提到了幾個解決方法:
最根本的是藉由公民思辨,
讓所有人注意到才德至上不具道德性,
只是市場目前用來分配的一種工具,
市場價值不代表對社會的真正貢獻,
因為貢獻是來自於道德價值的。
(例如毒品製造者的收入是化學老師的千萬倍,
但貢獻卻是老師多很多)
意識到這件事,
會讓我們尊重彼此的工作對於社會的貢獻,
並且時時思考自己虧欠彼此了什麼?
制度上則可以搭配薪資補助與稅率調整,減少貧富差距,
讓各行各業都有體面的收入可以養家。
此外,讓大學分數只做為基礎門檻,
通過門檻後則以抽籤決定是否錄取,
一方面讓人真實體會到機緣在人生的重要角色,
另一方面則讓教育不再只是你爭我奪的資源,
而是回歸到教育真實的目的:
除了培養專業技能以外,
更重要的是培養人人獨立思考,反省自我,
以及進行公民道德辯論的能力,
探索自我,了解什麼才是重要價值,
實現天賦並促進社會共善。
也因此應該要提升技職學校的資源,
讓每個人都有能力貢獻社會。
「若非上帝施恩或機緣湊巧,我也難逃如此那般。」
這份謙卑是起點,帶領我們同理、尊重與感謝彼此,
找回悲憫之心以及休戚與共感,修復被才德霸權撕裂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