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將滾裝船加上裝甲,提升保護力就是降低機動力,在台灣還有足夠的反艦武器前,這種慢速運輸艦就是活靶,對於需要分散風險的登陸作戰而言,反倒是巨大的缺點。 讀者可以詢問提出滾裝船登陸的人,登陸地點是不是在海灘?屬於大型還是小型船?船速多少?通常問完後,你大概就能確認,他是否只是照本宣科,根本沒思考過謠言的可行性。這類人的特點,都會放大一○%的可行性到一○○%,強迫你唸「料敵從寬」的咒
台灣有沒有研究過這種方案?有,軍方當然會設想,也因此許多台灣本土產製的謠言就是這樣而來的。因為軍方有論文,寫報告當然基於料敵從寬出發,並且以最壞的打算去設想反制法。結果這種反制設想到了台灣的謠言傳播者手上,就變成一種確定無誤、保證有效的運兵法。
滾裝船的謠言要破解其實不難,因為本來就不是拿來搶灘用。不少謠言是移花接木,將滾裝船可以一次輸送上千兵力的特點,與大幅改裝後可以在海灘使用併在一起。而且謠言不會告訴你,可以改成登陸艇的是小型船,不是一次可以送成千上萬人的大型滾裝輪。
所謂的滾裝貨輪,指的是船隻貨艙直接放下平台,可以快速讓貨車出入的船隻,常見於大宗汽車運輸上。這不是什麼先進技術,第一次波灣戰爭時,美國就徵集滾裝船用於軍事運輸上。問題是,為何在台灣突然出現可用滾裝船進行跨海登陸戰的謠言。 將滾裝船用於登陸作戰是很奇怪的,因為滾裝船不是平底登陸艇,靠近岸邊照樣擱淺,除非大規模改裝,不然無法從民用貨船直接變為登陸艇。滾裝船一樣需要港口,只是卸貨條件相對沒那麼嚴厲,而且有快速裝卸的優點。
我們一樣給各位讀者一些概念,台灣有超過二十組的防空飛彈部隊,每組擁有多台防空飛彈車輛,可公開的數據中就有兩百台以上的發射車。如果讀者您是解放軍的將軍,會不會在這上百台防空飛彈車還存在時,下令戰機飛抵台灣周邊進行任務?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