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心態》作者摩根.豪瑟(Morgan Housel)所指出的:「投資並非是一門硬科學,而是一大群人對大幅影響自身福祉的諸多事件僅能掌握的有限資料,因此做出的不完美決定。單是這點就會讓人緊張、貪婪又偏執,即便是聰明人也是如此。」
耐心這項美德無法橫空出世,因為就如同它的定義:「不急躁、不厭煩」。若習慣將自己的腦袋曝光在一個躁進的環境中,選擇追求快速的回饋和反應,那很容易就會錯失長期目標,走上一條混沌的路。
空有想法、但不敢執行,就是少了行動力。原因肯定有很多,其中主因大概就是害怕失敗、不願承擔風險,或是一堆難以名狀的理由,像是「感覺」時機未到。
我在閱讀一家公司的財報、年報和電話會議紀錄等財務和業績狀況時,特別看重業績指引(Guidance)和催化劑(Catalyst)。 業績指引就是公司內部人告訴投資人他們未來要發展什麼。一家企業過去做了什麼很重要,但未來要做什麼更是重要。一個人的過往可以由歷史成就定義,但未來則是由動機和能力決定,而且沒有上限。企業推出新服務和產品,很難一開始就取得卓越成效,有時會砸下巨額的研發費用和經歷數年的虧損,但沒有這些支出,就不會有將來的收穫。吃老本注定無法走遠,成熟飽和的市場最終都會面臨削價競爭,而產業的更迭則從來都不會給原地踏步的企業喘息的空間。 催化劑則是落實樂觀展望的加速器。例如,引進新的人才、開發新技術、政策改變帶來利多、新的合作機會等等,這些不同以往的變化,就有可能會催化企業往預期的方向前進,這樣的增速往往也會讓市場更願意給予更高的估值評價。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