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ChatGPT通信的人類們
《寫給Aillen的情書》邀請寺尾哲也、徐珮芬、劉梓潔、蕭詒徽四位作家,以各自設定的角色,寫情書給AI(Aillen);同時,由另一位神秘小說家訓練ChatGPT,創造Aillen的角色設定,透過提問讓Aillen掌握四位作家提供的訊息,生成回信給四位通信者;彼此將持續五封通信,在最後一封回信寄出後,讀者終會知道,Aillen選擇了誰做為自己的戀人,屆時,本計畫才會揭曉誰是背後操作ChatGPT的小說家。
當AI開始寫作⋯⋯
聯經出版總經理陳芝宇在本次計劃發表引言中表示,雖然世界其他地方已陸續出現ChatGPT參與創作的小說,但這在台灣是首度嘗試,可以留意和其他既有作品有何種不同的呈現。陳芝宇自稱聯經出版是「文組大本營」,對於這項新科技,最初反應是感到震驚,但更好奇的是,這對於文學創作、企劃和美術設計等層面,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同事們不只閱讀各界報導,也實際操作了ChatGPT,並討論這項科技是否能夠用於寫作新的小說?若可以,作家的角色是否會改變?陳芝宇抱持樂觀態度,認為這可能將會是新的時代,有更多人因為AI而開發未曾想像的潛力,她也好奇,AI可以帶來什麼?《寫給Aillen的情書》是一種可能的解答,邀請讀者同時作為見證者,一同體驗全新型態的閱讀樂趣。
相較陳芝宇的樂觀態度,《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王聰威則抱持相反意見:「我一天到晚在辦公室四處散佈『完蛋了!作家要亡了!』」前幾年曾出現成功寫詩的AI「小冰」,這次出現了向大眾開放使用的ChatGPT,王聰威便曾嘗試對它下指令,看能不能生成散文或小說,目前實驗結果都讓他不甚滿意。「但我們不能停在這邊嘲笑它很笨就結束。」王聰威說:「我們想知道的是,還能在文學活動上如何應用AI技術?」由於ChatGPT是專門設計於進行對話的大型語言工具,似乎很適合談戀愛,而書信體作為小說的形式早已行之有年,因此出現了這個計畫的靈感——若AI寫情書,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對王聰威而言,這次的計畫並非測試AI說話或寫作的能力,而是提出「AI與人類協作能有何種可能」的問題,他將此視為後設的、實境式的文學行動。
每個人一生中至少要有一次大旅行!
一卡皮箱、一張船票,就能實現最大值的夢想!
放下眼前的生活,用一段夠長的時間,
去以前沒去過、甚至沒想過的地方,
拋開世俗身份地位,敞開胸懷用心體驗不一樣的生活,
找回最原始自然的自我!
作者老黑在退休前是人人稱羨的跨國公司高階主管,
45歲時毅然選擇退出職場,開始追尋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
2013年老黑夫婦搭乘郵輪,以105天造訪了三十個國家,
完成了環遊世界的夢想。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個懶人夢想家,這本書將會告訴你如何讓美夢成真!
自從第二本書《45歲退休,你準備好了?》出版後,老黑與Olivia這對熱愛生活的夫妻有了新的計畫:來去一趟「大」旅行吧!但規劃一趟大旅行不容易,雖然他們嚮往無拘無束的背包客旅行,卻遺憾自己的能力、體力不如年輕人,而且他們也不喜歡太過麻煩的事物。但參加旅行團,通常限制多,行程趕,也不是很有意思。
他倆在偶然機會聽說了郵輪旅遊,大感驚艷,且全程的花費還不用花到一百萬台幣,比起搭飛機環遊世界,或許更實惠。行程中不需要經常打包拆包,張羅吃喝,也不需要穿梭於各地機場車站,煩惱今晚睡在哪裡,只要將全部體力和精力用在到處觀光,認識世界就好,聽起來似乎輕鬆得有點超出想像。這種旅行方式不正符合他們這種有浪跡天涯夢想的「懶人」嗎?
於是他們決定「下海」。這趟海上一百零五天的旅程,整整繞行地球一圈,穿行五大洲、七大洋,沿途造訪三十個國家的四十個城市,乃至最終回到溫暖家中總結的旅程點滴,都記錄在本書中。行程中的風光透過老黑的文字與照片,Olivia的寫生插畫,將環遊世界所領略到的風景、見聞、心情、反思都寶藏於此。除了這趟旅行的完整過程,還包括讀者及友人們提出的相關疑問Q&A。是一本既能滿足紙上旅行幻想,也能當作實際成行參考的旅行札記。
老黑說:「每一個人一生至少要有一次大旅行,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個懶人夢想家,甚至比我還懶,建議你仔細閱讀這本書,相信可以感受到我倆,從這趟美夢成真的旅程中,獲得的喜悅和意義。」更重要的,你還可以從閱讀這本書中,獲得將自己的夢想,轉換為實際行動的靈感和動力!
抄底是什麼?介紹抄底中的2個消息面與2個技術面
抄底指的是股價在大幅度的崩跌之後,同時以估值指標如本益比 (PE Ratio)、或是股價營收比 (PS Ratio) 衡量之後,估值指標同步顯示已來到超跌水平,故投資人趁此時機快速買進,預期股價將會很快反彈的操作策略。
但在抄底的策略中,最考驗投資人的就是如何判斷股價已跌到「底」,因股價常常在大跌了一段之後,仍未遠遠跌至底部,故使得許多的投資人慘遭套牢。
在緩跌的空頭走勢中,股市若是即將落底跟築底時,會有2個消息面、以及2個技術面帶來的股價表現。
2個消息面分別是:
1.利多不漲:
在股價的主跌段,會出現許多利多不漲的現象,這時候股價容易加速下跌趕底,這有助於底部的到來。
2.利空不跌:
當市場頻頻傳出利空消息,股價此時候卻沒有再跌破低點,這時可以說股價已開始出現觸底的現象。
2個技術面分別是:
1.MACD 低檔交叉向上,以及日 K 線突破頸線、並站上 20 日均線,且 20 日均線上揚。
MACD 低檔交叉向上
資料來源:TradingView
2.月 KD 黃金交叉
月 KD 黃金交叉
資料來源:TradingView
使用以上「2個消息面、2個技術面」的方法,來作為判斷大盤走勢和交易的工具,雖然有可能無法買在股價的最低點,但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抄底。
因為投資人常常想要嘗試買在最低點,但這樣的抄底策略通常是底部訊號尚未確實時,投資人就會需要買進,但這時候反而容易陷入越抄越低的套牢危機。
一個好的抄底策略是要等待底部訊號獲得確認,顯示長空落底後、底部確定完成,那麼後續上漲的潛在空間,就很可能大於再次大跌的下跌空間,故確認底部訊號後的抄底策略,投資勝率也才會高。
落實到指數與個股的操作上,一旦當指數長空下跌後,開始止跌,並完成底部型態之後,這才是市況的轉強,那麼此時即可進場布局技術面較好、且基本面較優質的個股,以獲取最大的超額報酬利潤。
利用極度吸睛的內容,對於站在台上講話的人有很大的幫助。
站在台上說話的人時常有兩種挑戰:
1. 要避免冷場
2. 要讓聽眾保持專注和興趣
哪天真的冷場,總不能叫台下聽眾:「專心點!」,只能不著痕跡把聽眾的注意力抓回來。
52種吸睛技巧分佈於三大篇章:
1. 開場、中間、結尾的各種吸睛技巧
2. 巧妙運用三個元素設計吸睛內容
3. 吸睛的核心概念
這本書的重點在技巧操作,內容充滿實際案例,作者似乎也把吸睛大法用在寫書上面了,讀起來生動有趣。
我想,這本書不限台上講師使用,在業務交涉、行銷簡報,甚至家庭親子、人際交友方面都能派上用場,趕快一起來練吸睛大法!
20201118
這本書很特別,借用名人與她的經歷來包裝一個虛構的故事。
這本書很特別,一看書名以為歸類名人軼事但卻是在談和解。
這本書很特別,涉及同志、婚姻出軌、自我認同、女性自覺。
一開始入手這本書,只有兩個理由:內含滿滿的名人八卦以及賈姬當過編輯的話題。畢竟,這位大多數人都聽過的近代人物,所認知的大多是第一夫人時期以及之後與希臘船王之間的浪漫情事。
一翻開內頁完全顛覆原先的預期。一位尚未出書的新秀同志作家,有天接到通知他的新任編輯是大名鼎鼎的前第一夫人,光這一點會是多大的驚嚇,這已經是第一個爆點!
而在與這位名人編輯的溝通互動中,書內作家卻發現所正在寫的一本以類自傳的書,隱含著一個天大的秘密,關於作家母親年輕時婚姻出軌而生下私生子,這是另一個爆點!
書的中段,書中作家陷入自我認同以及踏上追尋生父之旅。讀到這裏不禁試想,若真的找到生父,到底要用何種心態去面對生父與原來的扶養家庭成員們?或許沒有答案,正如書中作家所云:「…令我難受的甚至不是她為了掩蓋這件事所編造的謊言。真正的重點是,她從未讓我知道自己的真正身分,而她明明知道我的認同一直讓我深感困擾。」
來到書的後段,作家的新書即將出版,賈姬想要用自身的想法來促成作家與母親的和解,透過一本書名為《記住女士們:美國女性1750-1815 》,是賈姬在維京出版做的第一本書,來慶賀作家的第一本書。她說到「…我想強調的是,我和你母親這一代的女人都受到義務的束縛。社會對我們有一定的期待,像是婚姻、母職。但我們也曾經是女孩,有自己的夢想和抱負。我們看到自己的孩子成功,他們的成就有一部分當然就是我們的。但這也提醒我們,不是每個人都能在人生中夢想成真。」
這本書中提到很多與當年傳統觀念扞格不入的狀況,而這些觀念在現代社會中雖已逐漸開放但仍有疙瘩存在。彼此如果不能放下執念好好溝通,誤解不會有消解的一天。書中作家放下對母親的誤解(雖然這個理由來自作家本身的意外出軌),母親也說出為何當年絕口不提的原因,「…你決定走上寫作這條路的時候,你開始發問。你什麼都想得到解答,即使是你還不知道要提的問題。…我記得自己最初的態度毫不留情,就像剛剛找到新題材、急於證明自己能耐的記者。…我怕你在我鼓起勇氣告訴你之前,提早發現法蘭克的事。如果真的這樣,我就會永遠失去你。」
到底是要治療過去?還是療癒後的往前走?
我想,這值得思考!
另外,記得電子書商在上架這本書之前曾做了個小活動,問到:「假如有一天,你正準備出版一本書,你會希望誰當你的編輯?」
關於這點,我…還沒有答案!
AP推書 http://moo.im/a/0cjsuB
20181223 我輩中人
「寫給中年人的情書」這個副標看似定義閱讀者年齡為50歲以後,正如電影電視的分級制度一樣;但看完整本書後,這才發現它的適用年齡可以向前延伸,讓即將邁入中年階段的世代,預先準備接下來的大齡人生!
中年這個階段,開始面臨人生重大變化:父母年老與隨之而來的醫療照護、孩子即將開創自己人生後所留下的空巢、人際關係上的好惡與應對進退的取捨。每一個問題都必須有一個答案、每一個答案背後都有一種情感的牽絆,這些都是必須經歷的過程與所需面對時當下的抉擇。但很少人會告訴我們該怎麼做?或是分享他們的經驗,讓我們面對這階段的來臨前,該做好那些準備。這些變化都不會是緩慢、和諧的,反而卻可能是急速、慌亂的。正符合作者所說出這本書其實「是從面對了生命中的變動開始的,這變動不是天光雲影共徘徊,而是土石流般的崩塌與毀壞。」
這本書分了三個章節來分享:「通往大人的路」、「照顧著老去的父母,才真正的理解人生」、「中年人愛讀書」。
「何謂大人?…對一切都能包容以對。我希望自己不要做個斤斤計較的人。…不要變圓滑,要變成星星。…大人的存在,就應該要閃閃發亮。睿智、慈悲、雋永…。」這是多棒的定義!隨著「樂齡」、「樂活」等名詞的出現,大人學逐漸成為另一個新的思考方向與生活型態,而這些我們身處其中。
作者以照顧失智父母的經驗來讓我們了解未來可能經過的歷程,無論是生理或心理的煎熬。照顧年邁的父母不比照顧自己的孩子來的輕鬆,在於照顧父母,仍是在父母意志下過生活。而在照顧的過程中,那些煎熬、掙扎、不捨、委曲,在成長過程中父母照顧生病的祖母上,我都一一親睹並參與其中。而這些卻是外人不知,自己得承受的一段!
在中年人愛讀書一章,主要談中年人可貴的覺醒與對愛的體認。作者用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詩人藉詩抒發對於當世的感懷;利用紅樓夢與金瓶梅兩部小說來說明純愛與真愛的差異。作者指出:「其實愛並非必然,而是一個過程。…也許愛可以繼續,也或許愛有天將結束。我們要面對愛不是永恆的事實,人也並非永恆,我們總在改變,愛也會隨著改變。…,愛是自然,不愛也是。」
「年過半百,中途而已」,不失赤子之心,依然充滿好奇、懷抱夢想、樂於付出,這就是作者所定義的「我輩中人」的美好生活,也期許自己在多年後邁入「大人」的階段能優游自在!
20181216 解憂雜貨店
這是第一次接觸到東野圭吾的書,對於這個作者的印象是維基百科上的介紹:「…早期以校園推理起家,並以縝密細緻的劇情布局獲得「寫實本格派」美名…雖出道以來有大量推理小說作品,但其中鮮少出現系列偵探角色。」
推理小說作者與解憂雜貨店書名到底能如何連結?這是我很好奇的一件事!全書圍繞在兩個有形的區域與兩個無形的時間:「浪矢雜貨店、丸光園;30年前、30年後。」透過7個跨時空的諮詢串起了10組關聯人物群的奇幻旅程。探討在人生遇到重要難題時,他人的建議究竟會造成人生後續的哪些變化!
這種情況不正是反映現實嗎?當我們遇到難題對於未來充滿的疑惑時,找親人、好友閨密、甚至是命理師等尋求解答,當作我們下一步的依據或參考。而往往這些人所給予的建議或解答,讓我們的人生走向何方這是值得思考的一件事。
另外,當我們在尋求他人所給予的意見同時,是不是我們已經有了想法只是意志不堅定;亦或是真的沒有任何想法,只期盼別人能給予明確的方向?我想也是作者要我們去深思的一點,正如浪矢老闆所說:「…來找我諮商煩惱的人是迷路的羔羊,通常他們手上都有地圖,卻沒有看地圖,或是不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
角色互換的情況下,我們也常常給予別人建議;換工作、換情人、不要結婚、要運動健身、要減肥等,但我們可能不會去認真的追蹤在這些建議之後,我們的親人、朋友依從建議去做,到底他的人生有些什麼重大變化?變好或變壞?
浪矢老闆最後的一個諮詢,也是最出色的難題是來自30年後的空白信。他在回信中說道:「你的地圖是一張白紙。所以,即使想決定目的地,也不知道路在哪裡。但是,不妨換一個角度思考,正因為是白紙,所以可以畫任何地圖,一切都掌握在你自己手上。你很自由,充滿了無限可能。」這正是全書最重要且相當精彩的一個收尾點:
「自己的未來自己開創!自己的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
PS.全書7個諮詢中,並非全由浪矢老闆回答。真正由浪矢老闆回答只有4個,三個年輕人則回答另外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