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原來是這樣說話的!》,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帶你進入奧妙無窮的中國古代語言世界——比如,古人怎麼自稱?又如何稱呼他人?男人怎麼稱呼女人,女人如何自稱?古人怎麼稱呼奴隸?古人如何稱呼死亡?還有,古人怎麼罵人?……書中含眾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知識點:“我”本是兵器,“駙馬”原本是官職;“金”最早指男孩兒,“犬子”是馬相如的小名;“掌上明珠”最早指情人,“布袋”竟然是對招贅女婿的謔稱;“蒲柳之姿”原是男人的自謙之辭,“破瓜”跟性交沒關係;“三八”出自中原官話……
“渾蛋”一詞原為“昏蜑”,乃是粵民對水上民族的蔑稱,輾轉傳至北方,進入了北方方言。後來“蜑”字廢棄不用,俗字“蛋”取而代之,才漸漸演變為“昏蛋”、“渾
蛋”、“混蛋”等詈詞。這才是“渾蛋”這一稱謂的真正語源。牽連及之,凡是以“蛋”為後綴的詈詞也都是由此而來。
表子”或“外婦”最早是指正妻之外的妾或私通之婦,
表”因此代表“外”,而“子”亦可稱女人,因此,“表子”就是外婦的意思,相應地,“內子”則指自己的妻子。
妓女之老者曰鴇。鴇似雁而大,無後趾,虎文,喜淫而無厭,諸鳥求之即就,
在宴席之上,魏野面對人稱“生張八”的妓女,詼諧地自稱“熟魏三”,又說二人“半生半熟未相諳”。這次宴會和魏野的這四句詩可不得了,從中竟然誕生了直到今天還在使用的兩句俗語:一句即為“三八”,本來是“魏三”和“張八”的省稱,因為針對的是“舉止生梗”的“張八”,後人於是用“三八”一詞來詬罵“舉止生梗”的女人;另一句則是“生張熟魏”,“生張”當然陌生,“熟魏”當然熟悉,後人因此用這個成語泛指認識或不認識的人。
許慎所處的東漢時期就已經有了這樣的誤解:龜有雌無雄,只能與蛇交配才能產子。這也就是謝肇淛所說的“龜不能交,而縱牝者與蛇交也”,用來比喻妻賣淫而夫不聞不問,因此將賣淫女人的丈夫或者妓院的掌櫃稱之為龜或烏龜。
作為間色的一種,可想而知綠色的地位之低下
春秋時期賣妻女求食的男人稱為“娼
夫”,必須戴上綠頭巾來表明低賤的身份。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