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章君榖 報紙編輯、雜誌編輯、小說家、歷史小說家。 「用跑新聞的方法找材料,以作苦工的力氣寫傳紀」,與杜氏往來最密的親友,也不禁驚佩他「寫誰像誰」。這除了說明他的智慧與文學修養外,也正代表他所下的苦功夫之深。
民十前後,全國各地的軍閥、政要,但凡有個局面的,莫不在上海設有代表,或辦事處。由於租界及上海市特殊地位的形成,在南北對峙,各省四分五裂的情況下,上海成為頗形微妙的政治中心。和議在上海進行,政治家或政客在此發表對於國事的意見,政治和軍事的秘密交易,情報的蒐集和交換,軍餉政費的籌措,搜購軍火,運銷鴉片,下野政客軍閥作避難所,乃至於各個地方貨物之出口及採辦,秘密性質的觀光遊歷,眷屬家人的僑寓,少爺小姐的入學出洋──那些代表們辦理著五花八門,包羅萬象的事務,他們必須耳目靈活,手腕敏捷,始能完成那許多複雜紛歧的工作。倘若他們能夠結交當地有力人士,凡事都會方便得多。
民十年間,有所謂四公子,都是風流倜儻,卓犖不群,而且俱為各門後裔,財勢絕倫。這四公子頭一個是袁大總統的二少爺袁克文,號寒雲,他為了投身俠林,輩分又要最高,於是專程跑到山西,在一位禮字輩的清幫前人墓前磕了頭,算是拜了師,從此他便成了「大」字輩,和上海的張鏡湖、高士奎、樊瑾成、王德齡等人,分庭抗禮。其次是東北關外張作霖的大少爺張學良、第三位是南通狀元曾經做過民國農商總長張謇的公子張孝若、第四位便是浙江督軍、權傾東南盧永祥的兒子盧筱嘉。
所謂英租界,正確的名稱應該是「公共租界」,道光廿五年(一八四五)由英美兩租界合併而成,但是由於美國一向委託英國人代管,典章制度,政治社會一切英國化,因此上海人相沿稱它「英租界」、「大英地界」,公共租界的字樣,僅祇登載在官文書上。
他日必三反其身,檢討這一天裡面,可曾做錯了什麼事,說錯了什麼話,有什麼不曾盡心盡力、令人滿意的事情沒有?
寒,修橋補路,或者建造寺庵,誦經禮佛,藉以消滅他內心的負疚。但是杜月笙絕對不然,因為在當時的那種環境之下,他並沒有分辨財香何者為義,何者為不義的能力;同時,但凡知道杜月笙的人都一致公認,他以仁粟義漿,博施四方,純粹基於內心良知良能的驅使,他以為自己是其所屬的社會的產兒,因此,他的收穫亦必公諸於社會,道理簡單明瞭,如斯而已。 另一方面,在大公司裡他擔任對外代表人,所有的對外交涉,一概由他主持,大公司發的是什麼財,上海的三尺童子都耳熱能詳,於是垂涎者有之,艷羨者有之,嫉妒者有之,覬覦者有之…………一鼎禁臠,芳香四溢,誰不想染指一嚐,大快朵頤?怎麼樣能把這許多人的慾壑填得平,情緒捺得下,...
永遠不和黃老闆
爭辯
注意領口的扣子可曾扣好,三伏暑天,他在家裡也從不袒胸露臂,或者就著汗衫馬甲
人家有事情來託我,那是人家看得起信得過我杜某人。就憑這一點,我也應該幫他們把事體辦好
用核桃大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