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息肉、結石與膽癌
放膽談膽疾
<封面提要> 報載一法官被名醫診斷有膽囊息肉而摘除膽囊, 「無膽」法官氣得提起告訴。究竟膽囊息肉是啥? 結石放射痛有多難受?會致癌嗎?怎樣才能 保持肝膽胰健康?「排膽石驗方」有效嗎? <推介本書> 膽汁由肝 臟分泌、儲存於膽囊中。進食以後,肝膽受到刺激,膽囊就會收縮、擠出膽汁, 協助消化油脂類食物。現代人因工作忙碌、飲食不規律,加上節食(或禁食)減肥等, 使得膽汁分泌失調,可能衍生結石、膽囊息肉、發炎甚至致癌(膽囊、膽道與膽管都有可能)。 注意!經常右上腹痛、噁心、嘔吐,甚至痛到背部、痛不欲生,那應該是膽結石。 結石阻礙胰液流通會誘發胰臟炎,膽紅素代謝不暢則造成黃疸(與新生兒黃疸不一樣), 膽汁中的膽固醇含量太高易出現膽囊息肉,患者以四十至五十五歲為高危險群,但有時會自然消失。 五十五至七十歲女性還要小心膽囊癌;若皮膚搔癢、食慾不振或體重減輕就要提防膽管癌。 至於坊間流行的「排膽結石驗方」,請看Q&A的說明。 <自序> 「膽」在消化系中扮演舉足輕重要角 譚健民 醫師 一轉眼,已經擔任消化系專科(肝膽腸胃科)醫師超過三十年,多年的臨床經驗讓我深深體會到「衛教」的重要,而衛教又以出版專科書籍最有效。因為醫師要面對各種年齡、不同教育程度的新、舊病人,每天要看診的人數眾多,實在沒有時間好好地解釋不同疾病的罹患原因、可能症狀以及治療或保養之道,此時最好請他仔細閱讀一下專業而通俗的相關書籍,以縮短醫病間的距離與隔閡,有助於增加信賴感,早日治好沉?。 常有讀者帶著書來看診 近幾年,我陸續在元氣齋出版社已經寫了《怎樣寶貝你的肝》、《健康快樂逍遙遊》、 《寶貝你的胃腸》、《肝膽相照》與《胰臟令人又愛又怕》等書。雖然稱不上膾炙人口, 但常有患者帶著書前來看診,可見已經相當程度地達成增進患者健康知識、增加讀者信賴專科醫師的目的。 隨著電腦普及、網路發達,我也花了很多心思在網路之上,西元二○○○年還特別成立「譚健民醫師緊急醫療網」,結合一些志同道合的醫師同道與醫院,希望建構起緊急醫療網,讓突然生病、不知看那一科、那家醫院的病人及其家屬,得到最好的幫助。現在則將部分心力放在個人網站之上,主要提供最新的消化系疾病及治療之道,讓需要者獲得相關資訊,不至於茫無頭緒、臨事慌張。不過最大的回饋還是來自於叢書,很多患者都是因為看到元氣齋的保健書籍,覺得其中所談的與自己的症狀相符,就帶著書前來看診,讓我深受感動。俗話說「教學相長」,事實上我從患者所回饋的醫藥訊息、所累積的經驗,可能比當年在學校所學的還要多,所以我常將病患視為「指導老師」,接受並思考他們的意見,以作為以後治療時的參考。 例如多年前出版了《怎樣寶貝你的肝》之後,就經常有讀者帶書前來看診,並說內容通俗易懂,對自我保健很有幫助。美中不足的是,與肝臟關係最密切的膽談的不多,國人最常見的胃腸疾病也付諸闕如。讀者的意見很有道理,也是實情;「消化系」本來就包括消化道、肝、膽、胰、胃、腸等器官,而且彼此影響、互為因果,尤其現在國人的飲食習慣逐漸西化,肥胖、脂肪肝、膽結石、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