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時保養有元氣
<推介本書> 天有四季,人有五臟,都依照固定的時辰運轉;我們如能遵循這個法則飲食起居,就不會生病:依節律按摩、服藥,則有事半功倍之效。 本書詳細說明肝、心、脾、胃、腎等器官組織、系統與季節的關係,常見疾病與致病機轉,並以食療、藥膳、科學中藥及針灸、按摩方式保健養生,保有此書,你就可以當自己的醫生,防病療疾自己來。 <序> 養生有術談保健 陳旺全 如何活的長壽又健康,可說是現代人們最關心的一件大事。除了少數人於意外事故中失去生命,絕大多數人都是因病魔纏擾而邁向死亡。相對的,病患也迫切需要更高的醫療品質。雖說醫學在現今科技尖端的時代裡有日新月異的進展,但它關懷病人,幫助病人尋求最佳健康照護的根本宗旨是永遠不會改變的。令人遺憾的是,現今醫療科技的發展雖可說一日千里,但許多人對醫療照護的品質較以往更為不滿。因此,求人不如求己,如何靠自己落實養生與保健,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世界衛生組織近年來所提出的健康概念,是在精神上、身體上和社交上皆能保持健全的狀態。許多醫學專家認為健康的三要件為:「吃得下」、「便得暢」、「睡得好」。意即一個人的食慾佳,消化、神經系統都好,身體必然健康。更有專家認為還要再加上一個「說得快」,也就是思維敏捷,才算完備。 儘管心理健康的標準因社會、時代、文化、民族等等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但有三個條件是人們認為心理健康的人都應具備的: 1. 自我控制力, 2. 對外界影響做適當回應, 3. 保持內心平衡且滿足的狀態。 許多醫學專家經過不斷的研究,證實有下列十種不良習慣的人,容易影響身體健康而早死: 1. 嗜菸如命。 2. 心胸狹窄,妒嫉成性且愛發脾氣。 3. 經常酗酒。 4. 不重養生之道,生活欠規律。 5. 不論大病小病,喜愛吃藥成性。 6. 經常生病,卻拒絕接受診治。 7. 性生活過度。 8. 心情憂鬱。 9. 沒有任何朋友。 10. 不喜愛運動。 由此可知,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及養生之道,才能長保長壽又健康。那麼,到底該如何養生保健才適當呢?筆者有幾點建議,提供諸位讀者做參考: 一、多做增養運動:許多疾病的發生,都是由於缺乏運動的緣故。諸多運動中,要屬增氧健身運動法最有助於改善體質。如散步、爬山、游泳、高爾夫、網球,若能持之以恆,對增強心、肺功能,改善人體對氧的利用有極佳效果。 二、良好的飲食習慣: 1. 攝取高纖維低脂肪的食物:單一的碳水化合物能安定情緒,蛋白質則有益智健腦的功效。另外,健康的身體,血液應呈微鹼性反應,因此蔬菜、水果等鹼性食物都有益健康。由於國人偏向以酸性的米麵為主食,加上經常攝取大量魚、肉、糖等酸性食物,血液多呈酸性反應,因此應同時配合攝取蔬菜水果等鹼性食品來加以中和。酸性食物除了魚、肉、糖,花生、啤酒也屬酸性,而鹼性食品則有菠菜、包心菜、白菜、芹菜、番茄、小黃瓜、馬鈴薯、洋蔥、大豆、橘子、香蕉、草莓、梨子、葡萄、西瓜等蔬果。 2. 飯後以茶漱口 :經專家研究發現,以茶水漱口能堅齒健身。因茶葉中含有鹼性物質,其除垢、解腥、消膩之功遠勝於一般的清水。除此之外, 茶水還有抑制、消滅口腔內的鏈球菌、乳酸桿菌、大腸桿菌、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功效。所以,常用茶水漱口,不但能夠預防舌炎、口腔炎、牙周炎、扁桃腺炎和咽喉炎,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