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自己醫
<推介本書> 多數不舒服症狀都很難說的清楚,自己的身體還是自己最清楚;有時睡個飽覺、吃碗熱食就可恢復元氣。有時心中的疙瘩久久無法消解,情志誘發的身體化症狀,恐怕神仙、妙藥也難以治療,這些毛病只有靠自己醫治才行。 有些慢性病或小毛病,看與不看醫生差別不大,因為醫師所用的藥都差不多,只要知道症狀,按時服用即可控制。所以說,有病自己醫更實用。 本書從醫療觀念、自我診斷,到慢性病的藥方,都做了詳細介紹,實在是忙碌現代人的最佳保健參考書。 <序> 自我防護比看醫生重要 李政育 在公私場合,常有醫師與公共衛生專家爭辯誰才是人們長壽的功臣?醫者說由於醫藥進步,許多疾病都可以控制、預防或治療,因而延長了壽命;公衛專家則認為,醫藥治療已是末節,事先防範、注重公共衛生才是提高生活品質、促進長生最有效的方法。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事實上,兩者相輔相成才能使人們的生命更有保障;何況醫藥本一家,古今中外的病名、藥名與治療之道看似南轅北轍,追根究柢的結果還是差不多的。 以病名為例,古時候叫「截」,現代人叫「阻斷」,西方醫學名之為 Block ;古時所稱的「邪」,就是今日通稱的「病毒」,亦即西方所謂的 Evil ;不管時代怎麼改變,病狀如何千變萬化,產生何種症候群或併發症,就中醫而言,,名詞是差不多的;就西醫來說亦然。以治法而言,有人批評傳統醫學不夠客觀,多種疾病用同樣方劑,甚至風馬牛不相及的症狀也同樣用「補腎療法」;那是不懂中醫的緣故。因為傳統醫學的「腎」包含甚廣,並非只是「腰子」而已,補腎療法方劑中仍有很多藥物與飲食配伍,不是不同病抓同一副藥。 何況,很多更年期疾病或壓力、老人病,西醫開的也往往是維他命類的安慰劑;很多疾病更常用抗生素之類速效藥,可見兩者是二而一、一而二的東西。所不同的,中藥多半用原材、植物 ( 或動物、礦物 ) 的本體,西藥則針對不同目的,只萃取其中某一有效成份,屬於高純度與高濃度,因此功效比較直接,但長服、久服之後,易使原本會產生荷爾蒙及 Autacoids 等化學物質的組織、細胞或腺體萎縮,使人產生依賴性;藥物長期累積對人體也有不良影響。但中西醫藥的共同目標仍是一樣的,那就是扶正祛邪、強身長壽,令人不老、神仙。 俗話常講:「人吃五穀雜糧,沒有不生病的!」生病時當然應該去看醫師,做最好的治療並預防併發症,但有些小病其實無關緊要,有些慢性病則預防和自我照護、調養比不斷去看醫生更重要。要達到這些目的,就必須增加自己的保健常識才行。這也就是作者勤於撰寫通俗保健文章,並每星期到廣播電台播講健康常識的主因。 本書即作者每個星期在漢聲電台「空中加油站」播講通俗保健常識單元的錄音稿,該節目由王立言 ( 王薇 ) 小姐主持,後來因職務高升,改由朱玲小姐接棒,雖然節目中拉拉雜雜地談,長期下來,也累積了相當多的錄音帶,並出版過ㄧ本「不吃藥飲食法」 ( 元氣齋出版 ) ;由於該書重點在「以飲食代替食物」,故將病因、病理解說、中西醫治法皆刪去,只留日常飲食部份:出版以來,承讀者抬愛,反應極為熱烈;因此徵求王、朱兩位主持人同意,將剩餘及後來錄製部份再予整理付梓,仍然元氣齋出版社總其成。 本書得以出版,要謝謝柯志儒與羅煥憲二位道長將錄音帶完整地整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