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好養生
<推介本書> 現代醫學是一隻眼睛的醫學,研究愈精細,而整體健康被愈被忽略。 我們一定要了解,保健的根本問題在細胞營養與代謝,除了掌握生命四大基本要素:好水、好空氣、營養與心靈之外,還要利用分子矯正醫學原理,補充四十七種營養素,特別是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包含甚廣,量雖小而影響深遠:如缺鋅、鉻易患糖尿病、心臟病,缺鐵易貧血,缺鈣可能骨質疏鬆,幼兒缺銅會導致生長遲緩。而補充氨基酸可改善疲勞症,貝他胡蘿蔔素能防孕婦過早破水,葉酸則可防幼兒神經管疾病……。 報載,一顆一二二八年的蓮子以培育復活,可見只要養生得法,青春不老絕非夢想。 <序> 作自己身心健康的主人 薛水福 科技的進展日新月異,二十一世紀的醫學特色是將所有相關的「生命科學」集合在一起,重新整合,並賦予新義;包括:臨床、免疫、生化、心理等醫學,以及遺傳學、分子生物與生物營養學、量子物理學、高分子生理學,甚至電子工學、超心理學等等。這一種生物營養科技、醫學與生化界的整合趨勢,可以說是生命科學的主流;由於重點在利用物質間共同存在的分子,以矯正人體生理上的異常或不足的現象,因而名之為「分子矯正醫學」 (Ortho-Molecular Medicine) 。 著者從事生物營養研究十餘年,接觸國際上許多知名的生物科學研究資料,深信分子矯正醫學為未來的方向與希望,因而特別費時兩年,參考、摘錄百來篇國際著名的醫學與營養、生化期刊的臨床研究報告,並將原本專門、深奧難懂的知識,予以通俗化,並落實在營養、生理與疾病防治或醫療之上,特別是營養素、微量礦物質的妙用方面,著墨更多;希望藉由這些自然之法,使大家都能掌握自己的生命,並增強自體的治癒力著手,進而養身保健、長命百歲。 人一生中最遺憾、最沒有尊嚴的還是「體弱多病」,尤其慢性病終年累月纏身,就好像惡魔占據軀殼一樣,終日抑鬱沒有精神,任何財富或新奇事物均變成毫無意義;甚至可以說使人生籠罩在一片灰暗之中,身體因而成為苦難的墳場。這是我們極不願意見到的。然而由於環境惡化、衛生措施或常識還有欠缺,以及飲食上不知道正確的補充人體最需要的生物營養物質,以致生活水準提高,物質生活充足以後,各式各樣的怪病或不舒服的症狀依舊不斷出現,影響養生。 本書最大的特色是「憑證論著」,所提供的都是國際上已經臨床證實的知識,並發表於權威期刊上,最值得信賴。引述最多的為「美國臨床營養期刊」和「營養觀察」、「營養研究」期刊,其次,如歐洲臨床營養、國際維他命與營養研究、食品工業、食品開發等期刊也都有很先進的研究成果發表;對於醫藥、生化、食品、營養界人士而言,本書或可省去他們仔細研讀文獻的時間;對一般讀者而言,這是養身保健最新、最先進的常識。 書中的重點雖然在談營養素,但希望讀者盡量從日常食物中攝取、補充,必要時才在醫師或營養師的處方下補充純化的生物營養素,這樣是最理想的。 謝謝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食品科學博士李錦楓教授慨予作序,曾任長庚、雲林醫院的廖光勳醫師,以及國家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的蘇建雄博士同作推介序,多予謬獎,一併致謝。 自己的健康要自己掌握,這樣才是養生的終極目標,也是生命科學的真義。 一九九六年十月於「身心健康總體營造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