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點」更健康:麥樂士Minus健康法

0 / 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7596673
<推介本書> 現代人的許多毛病都是自己找的,例如吃得F太多、太好,壓力太大、壞習慣太多,常吃藥、不愛運動,加上環境中充滿各種毒素,以致大家都只有「半健康」。 若要有效排除體內毒素、廢氣與穢物,就必須「先多」,即多喝水、多吃蔬果與膳食纖維,多運動、勤做健康檢查,這就是麥樂士( Minus )健康法「多多少少」的精神,也是你我長保健康與青春的希望。 <作者簡介> 陳錦坤 博士: 台大醫學院生化學研究所博士, 88 年任中國石油公司煉製研究所研究員迄今。 90 年起兼任中正大學化學工程研究所助理教授, 93 年獲選為台灣幾丁質幾丁聚 醣學會( TSCC )理事。 近年專注於甲殼素相關研究,發表論文數十篇,並開發多項在生物科技產品。 王芬男: 從事文化業多年,歷任多家出版社、雜誌社主編、總編輯、副社長等職。 現為自由工作者,兼任企畫行銷與旅行節目顧問、設計公司藝術總監等。 <序> 「少一點」更健康 陳錦坤 初中時,英文老師傳授一套背單字的方法:把課堂上教過的生字寫在小冊子上,利用上大號時背誦。為了應付每天的考試,只好每天一起床就去上廁所,同時努力用功,沒有想到從此養成了天天定時排便的好習慣。後來廁所變成我的秘密花園,不只英文單字,以後凡是沒有時間閱讀的短文、新詩、科學論文,都利用坐馬桶時分段完成,數十年下來竟然把一整書櫃的冷門書都唸完了;我將這個「寶貴的經驗」稱之為「廁所文學」。 高中時拜讀陳啟佑老師的新詩「手套與愛」,詩中說,桌面上本來就有個英文字「 GLOVE 」,有一次脫下手套隨意丟在桌上,恰好遮住了第一個字母,結果變成「 LOVE 」。這詩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原來凡事不一定「多多益善」,有時少一點更有趣、更有價值。 唸大學時,與修辭學大師沈謙教授有過一面之緣,我將多年來浸淫「廁所文學」的心得寫成文章,野人獻曝地請大師指教;結果教授只簡單批了四個字:「辭溢乎情」,再隨手致贈一本「修辭學」;意思是我的文稿不夠簡潔,冗詞贅字太多,自以為華麗,其實反而減損了文章的力量。從此我就時常提醒自己「寧可少一點」。 後來到台大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與同窗好友討論醫學史時,忽然領悟到,人類醫學的發展最有價值的部分應該是「手術與抗生素」,其餘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因為手術可以直接去除病灶(生病組織),抗生素則一舉除去細菌,基本上都是一種「減(-,即 minus )」的哲學。終於拿到博士學位時才知道,原來不管是那一科,凡博士都冠上「哲學」兩字,稱為「哲學博士」,也就是說不管專長是「生物化學」或其他領域,必須要達到「哲學」的層次或修養,才配得上「博士」二字。 現在大家的經濟情況普遍都相當富足,生活無虞之後,接下來最重視的就是健康;由於我的專長在生物化學方面,有些同仁乃要求我在刊物上寫些相關常識,以作為保健養生的參考。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凡事少一點」哲學,譬如「少吃一點」就不用擔心肥胖,「體內的毒素少一點」就比較不容易生病,「藥少用一點」可以避免後遺 症 等,幾年下來也累積了不少文稿。我覺得現代人成天說要減肥、覺得不快樂,事實上只要吃少一點、欲望小一點,不必看醫生也可以健康、快樂。元氣齋出版社林社長看了之後也覺得深有同感,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