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小兵立大功
<推介本書> 顧名思義, 「微量元素」就是人體的需要量極 少, 卻不可或缺;例如缺鋅會喪失味覺,食慾不振,下痢又掉髮,錳不足則影響生殖功能,缺鉻容易動脈硬化,缺硒使細胞受損;碘不足還會升高高血脂膽固醇,缺鎂者常膀胱無力。 而硒可使抗體數量增強 30 倍,防感冒兼防癌;鋅協助製造膠原蛋白,增強前列腺功能,鉻能防眼疾與心血管病,銅、鈣、磷、鐵、錳、鎂、氟、碘等各有妙用。 本書介紹十多種微量元素及十六種維生素,詳細說明從日常生活中取得的方法,只要吃對了就能生龍活虎,所以說是小兵立大功。 <序> 微量元素只要攝取「微量」即可 近幾年來,微量元素與礦物質、維生素成為人們的新寵,尤其是琳瑯滿目的健康食品,標榜含有很多的微量元素,能夠補充人體的不足,改善許多不適症狀,因而受到矚目。可是微量元素的種類眾多,到底該怎麼定義才正確呢?既然叫做「微量元素」,顯然只要微少的量就夠了,那麼到底要補充多少才算已足,多少才算過量?萬一攝取過多又有什麼壞處呢?這些似乎都很難在市面上看得到,實屬美中不足。 一般而言,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包括鈣、磷、鐵、鉀、碘、鎂、鋅、錳、鉻、硒、銅,及鈷、釩、氟、矽、鎳、錫、鉬等十八種,由於人體的需要量很少,所以才稱之為「微量元素」。這些微量元素多屬於礦物質,就像其他巨量營養素一樣,礦物質有人體「必需」的種類,也有「非必需」與「有害」的種類,不可不知。大體上,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鐵、鋅、銅、錳、鉻、鉬、鈷、硒、鎳、釩、錫、氟、碘、矽,非必需的微量元素還要分成「可能必須」與「無害」兩類,前者(有時需要)包括銣、鍶、硼、鍺,後者(雖然很少用到,但也無害)則有鋇、銻、鈹、鎘、汞、鉛、鋁、砷等。 但即使是「必須」微量元素,人體的需要量也都在體重的萬分之一以下,所以一定要謹慎攝取,礦物質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在人體中不可或缺,但如果攝取過量、累積在體內,也會出問題。所以還是適可而止、適量為宜。但究竟怎樣才叫「適量」或「需要」,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身體出現的症狀,經過醫師診斷確定後再來補充,那就很安全了。 有的人也許會質疑:現在生活水準提高了,沒有什麼東西吃不起,甚至營養過剩,過胖的人越來越多,怎麼還會「微」量元素攝取不足呢?事實上正因為大家生活富足之後,飲食講究精緻化,「食不厭精,燴不厭細」,殊不知真正有益的營養與微量元素大多存在於粗糙、不美味的食物中(例如有點澀的果皮裡)。既然正餐和點心中都無法獲得足夠的微量元素,那就只好從其他管道來攝取了;這就是健康食品能打動人心的原因。 在這些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中,有些因為已經談得太多、幾乎沒有新意(如鈣),有些則已非當務之急、日常生活中已經具備(如氟),所以只做很簡單的介紹;有些則只要知道重點即可(如鉀、鉻等),其他較少人提及,卻很重要的種類,則盡量巨細靡遺,尤其是如何從日常生活中補充、需要多少量最適當,都有詳細說明,讀者只要仔細閱讀就能有相當程度的認識。當然其他還有很多必須進一步了解的知識,譬如各種微量元素與維生素、礦物質、營養素之間的關係,限於篇幅無法充分說明,只能期待下一回再補充了。 <目錄> 自序: 微量元素只要攝取「微量」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