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能承擔的,多過我們所能想像》的書評

Kiefernherz 發表於 2022-02-25

每個小孩都有驚覺「父母原來不是超人」的瞬間,這本書講的是「父母不但是凡人,還是苦苦掙扎又努力掩飾的凡人」。母親抱子渡河的故事在這本書中反覆出現,每次提到都因為映照作者的現實處境而多了一層寓意,很有意思,最開始是作者母親在她生小孩的時候告訴她的,最後居然是一個梗。

我買書的時候以為這是討論現代母職困境的經驗書寫兼成長故事,讀了四分之一才發現,這書不是在講母親照顧女兒,是女兒照顧母親!作者的母親是一名菁英職業婦女,本來是子女堅定的靠山,母女關係親密、天天講電話,卻在早發性阿茲海默症影響下,母親逐漸退化成高需求的老小孩。作者照顧女兒、照顧母親,過程不斷發現自己以前理解的一切,原來全都不是那麼一回事,母職神話、家族歷史、親子羈絆,交織發展。作者在美國長大,來自印度移民家庭,有強大在職母親、毫無家庭功能只有辱罵打壓的父親,隱隱背負亞洲傳統文化對女性的期待,有時她也如此自我期許卻不自知。我是單親媽媽養大的長女,雖然自認原生家庭幸福美滿,有很多段落讀起來還是很有共鳴。

如果用比較激烈的詞彙來說,傳統文化中要求的愛,有時是壓著給予者產生的,不過在本書中並沒有將價值衝突或困境變成對立的素材,作者並不特意強調壓迫,也沒有強調什麼溫柔、包容、愛,不過閱讀她筆下的日常生活、重大抉擇、心境糾結或轉變,我想她中心必定有所和解,筆調才能顯得舉重若輕。

這本書也紀錄了很多阿茲海默症病患家屬的痛苦,疾病剝奪的不只是家人的認知與行動力,也是家人在自己心中的形象與記憶,雖然死亡還沒有來臨,家人卻已經不在了。

以個人生命書寫來說,這本書的結構清楚,行文簡潔流暢,略帶幽默與詩意,議題深刻感人卻並不特意煽情,談論家庭與個人的困境但是沒有耽溺於負面情緒,寫了許多令人會心一笑的溫馨片刻、不知怎麼訴諸筆墨卻能透過作者共感的煩憂苦痛。滿好看的。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