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般人(非廣告從業者)看這一本書,不是要學會如何創造廣告,更不是從此就能完全抗拒廣告的誘惑,而是知道(並思考)了廣告背後的邏輯與操作心理模式,就愈能在消費上做出聰明的選擇,「把盲目消費轉變成精明消費」。
在這個定位上,本書可以說是實用之極。
更何況,書裡所引述心理學實驗多不勝數,每一則都頗讓我大開腦洞,不自覺「哦」聲連連,讀來甚有趣味。
例如,冰櫃裡兩款冰淇淋,一款名叫Frish,一款名是Frosh,除了名字,所有其他方面全都一模一樣,哪一款比較獲得消費者青睞?品牌名的讀音會不會影響購買決策?你會選哪一個呢?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