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小說是人類精神的探索者女性自傳體文學作家梅.薩藤, 獻給為愛孤獨的喃喃自語靈魂探索者的女性自傳體文學分水嶺之作。 「我仍會繼續寫詩,但不會再寫小說了。... 詩主要是自我對話,小說則是我與別人的對話,兩者來自截然不同的存在模式。 我想我寫小說是為了找出我對某件事情的想法,寫詩是為了瞭解對某件事的感覺。」pg.43 看透我,找到凡夫俗子,即你自己。詩的境界存在於精細的個相與本質之間。 這正是詩的神祕之處,作品本身比作者更洞悉一切,永遠是未來的信使, 也許我們寫作時,是從立足點朝著未來方向書寫。
「這是數星期以來我第一次獨處,終於重拾真正的生活。 說來奇怪,無論是朋友甚至是熱情的戀人,都不是我真正的生活, 除非我有獨處的時間,探索與發現正在發生或者已經發生的事。」pg.5 唯有獨處,我才能生活。
"我一個人生活大致沒有什麼道理只因為我這個人讓人難以忍受。 我的某種氣質讓我與眾不同我本可以加以利用卻從未學會操控。..."pg.7 我需要獨處,又害怕自己忽然進入極度空虛的寂靜裡,卻找不到支持, 不知道將發生什麼事,這種需求與恐懼一半一半。
"純真與激狂都很可怕,...這些風俗堅守兩具基本格言:成長與冷靜。 人們發現成熟意味著必須壓抑強烈的情感,包括喜怒哀樂,這些不理智的情感會擾亂內心的寧靜。"pg.30 然而,想達到出色的成就,純真的心靈與激狂的情感不可或缺, 少了這兩者,藝術就不可能存在,這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幸福的經驗也是最危險的經驗,因為幸福滋長了渴望,愛的聲音讓空處與孤獨迴盪。 教我們在乎與不在乎,教我們安靜坐定。
"除了人類之外,大自然還有其他絕望的生物嗎?...一切都由於某種靜止而緊繃的等待,這就是關鍵嗎? 不斷忙於生存。學習樹木吧,懂得失去事為了重新獲得。記住一切都不會恆久不變,甚至心靈傷痛也不會永遠存在。 靜心等待,讓一切過去,放下吧。"pg.36 順應自然談何容易,困難得擾人,但又必須如此。 無法放下註定會消逝的東西,抓緊不放勢必對愛是一種扼殺;順應自然,讓靈魂豐富,深邃,自由。 上帝要的只有靈魂。 我其實只有一個祈願:請讓我懷著對神聖生命的敬畏,做這一天我要做的一切事情。 上帝,請讓我與祢同在,儘管我知道那不存在。pg.65 我們不再意識到自我的存在時,才會意識到上帝的存在,在崇拜與歡樂之中忘我。
"精神生活之主不斷重複地說,上帝要的只有靈魂。...人的靈魂從誕生到成長都與它生存的宇宙不可分割。 靈魂以無法交流的獨特形式集合而成,每個靈魂都有著上帝的愛,某種程度上,上帝拯救了全世界。 靈魂的集合並非從我們有意識開始就完整無缺,一切都在於我們,透過努力,我們必須辛勤收集四處散布的各個部分,... 因此,每個人在各自的生命旅程中,絕不能只是百依百順地任由命運擺布。 一個人必須誠實地從天賦開始,打造作品,一部藝術作品,作品的內容來自塵世的各種要素,..."pg.77~78 在世俗的生活中塑造個人靈魂,同時在另一部極其超然的藝術作品與人合作,共同完成圓滿這個世界的成就。 只有當我們能打從心底相信自己在創造靈魂時,生活才有意義; 不過當我們相信這件事,我們做的一切就沒有什麼不具有意義了,我們承受的痛苦都有了創造的種子。
"法國人一向明白,愛人的能力會隨著年紀逐漸成熟,如果愛情有任何好處,那就是它會讓人隨著年齡越來越好。"pg.109 生活與愛情隨著年紀增長而擴展性似乎是最不重要的事。 愛情讓我們擴展,因為愛情需要我們接納那個陌生的人,並理解對方, 需要我們練習自我克制,寬容想像力,讓這段感情走下去。 那裡沒有一處不凝視著你,你必須改變你的生命。
"不過度自我要求與自我要求與期待過高之間應該達到適當的平衡, 或許我把目標設得太高,因此不斷面對一天結束而感到沮喪。 找到平衡並不容易,因為一個人如果沒有追求成功的瘋狂夢想,甚至就沒有動力去洗碗; 一個人必須像個英雄一樣思考,才會做出正直的行為。"pg.124 生活的嚴肅問題從未獲得徹底的解決,如果它們看起來可以獲得解決,無疑象徵著某種東西喪失了。 問題的意義及目的不在於獲得解決,而是在於我們為了解決不停努力,光是這一點就足以讓我們不會變得愚笨與僵化。
"在我們意識到人真正成為一個人之前,人與人之間不可能有真正的交流: 因為如果一個人能付出,就必須在痛苦的孤獨中擁有自己,除此之外,沒有東西屬於我們,我們也沒有東西可以給予... 一個人甚至可以這樣說:一旦我們開始與自己溝通,就是開始與他人溝通。"pg.127 最悲慘的獨居是讓我不再於我認定的自己與我自身之間強行設置界限,因為在這種情況下, 我的意識在真實的自我面前變得極為陌生,我非常痛苦,因此我無法說出自己渴望或缺少的東西。 獨居是為了體會自己擁有無法施展的力量,但是一旦我能施展這種力量, 就能迫使自己增強與自己,與所有人類的關係,藉此了解自我。
"我一向獨自面對重要的事,大多數時候,我獨自一個人,在各個方面完全孤獨, 我從這種孤獨中得到的優點或領悟可能是瞭解人類普遍狀態的方式。 一個人面對這種徹底的孤獨也是一種成長,更是一個人偉大的心靈旅程。"pg.132 一個人要完全獨立得付出什麼代價?這正是困難之處! 工作的紀律會提供一種平衡,靈魂的瘋狂荒謬運作因此變得正常,富有創造力,避免朝地倒下。 這是我在獨居時保持活力的一種方法。每一天與每一天的生活都必須事有意識的創造物。 一個人靠著想像光明的形象無法茅塞頓開,而是憑著黑暗中悟出的道理。
"生命繼續前進,表面上單調乏味,深處卻雷電交加,達到巔峰,充滿絕望 我們邁入的這個人生新觀念,卻無法傳達到另一個階段; 在這個階段,一個人感受到無比的溫柔,同時又感覺到極度的絕望,這種生活的難解之謎不斷擴大, 它淹沒一個人,壓垮一個人,然後在至高無上的光明時刻,忽然開始意識到神聖。"pg.144~145
"做人並不意味著中庸。然而如果一個人必須透過極端來認識中庸,正如我希望布萊克與其他人是這樣, 那麼或許中庸是踏實生活的最終報酬,我們選擇中庸不是因為畏懼,而是因為睿智。"pg.174 問題在於保持平衡,不摔得粉碎。
"我們擔心煩惱與改變,害怕揭露,恐懼談論內心的痛苦。 痛苦經常給人失敗的感覺,但它其實是通往成長的大門; 無論你幾歲,成長總是讓人感到痛苦。"pg.180 榮格說:一個人有情結並不表示此人有精神官能症,因為情結是心理活動的正常焦點, 情節讓人感到痛苦並不證明那是病態的精神失調。痛苦並非疾病,它與快樂正好相反。 只有當我們認為自己沒有情結,那樣的情結才是病態。
"陰影是一條狹窄的通道與一扇窄門,任何走下深井的人都無法倖免於受到壓迫的痛苦感受。 然而一個人要認清自己,就必須先學會了解自我。因為走出門外的世界是讓人驚訝的無邊廣闊,前所未有的不確定, 這個世界顯然不分裡外,不分上下,不分彼此,不分好壞。 那是一片汪洋世界,所有生命都在漂浮,...那裡的我是此也是彼,不可分割; 我在自身感受了他人的感受,他人也感受了我的感受。"pg.181 我們很怕承認自己的錯誤與缺點,然而當我們能予以承認,光明方能向寬恕一樣出現。 因為我到過地獄,那個自我憎惡的地獄,與我所愛的人交戰的地獄, 所以我覺得自己重獲新生,回到自我原諒的天堂,同時原諒了對方。 如果我們願意面對,會發現真相在我們的爭執中被隱藏了,而它原本可以顯現出來。 是做出改變的時候了,期待變化,彷彿你已將它掏在腦後。 我的心總是回到同樣的需求:走得夠深就會碰到真裡的基石,無論它多麼堅硬。
"我可以把所有一切給予時間,但不包括 握手中握這的所有。 然而為什麼還要身這些 趁海關沉睡時挾帶入關的違禁品? 因為此時我已身處彼地, 而我不願與手中之物分離。"pg.234 但真正的剝奪是,無法將自己的天賦給予摯愛之人。
"如果你可以想像,有人能勇敢到收回自身所有的投射,那麼這個人肯定意識到一種極幽暗陰影的存在。 他為自己扛上新的問題和衝突,他成了自己最嚴重的問題,這是因為他不可能再說他們做這或是做那, 他們錯了,必須和他們抗爭到底。"pg.245 **這個世界無論有什麼過錯,錯都在他自己身上,只要他學會處理自己的陰影,那麼他就為這個世界做了一些真正的貢獻, 對於當前未能解決的棘手社會問題,至少他肩負起微乎其微的一部分。
好優美,好有智慧的一本短篇小說,非常適合喜歡深度文學與心理探索之旅的讀者。 ~4顆星
註記頁數: pg.5,6,7,10,13,15,17,17~18,23,26~27,30,31,33,34,35,36, 40,42,43(119),47~48,49,54,59,61,65(121~122)(258),77~79(121~122),85~87,94,96,98, 99(108),102,106(108),109(113),115,119,121~122,123~124,124~125,127~128, 132(134),133~135*,144~145,149,169~170(172),174~175,178(180), **180~181,181~182,182~183(185)*,192,194~195,204~205,211,214~215,226~227,228, **234~235,238~239(240),241,245~246,248(250)(257),252~253,257,258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