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無知是不是一種自由?對於人民而言,物質上的幸福能不能取代統治者的欺騙?康德以認為啟蒙運動是人類的最終解放時代,將人類意識從不成熟的無知和錯誤狀態中解放,似乎人類自此追求所謂真理的存在,很明顯那只是人類的烏托邦。從國民黨到台灣後,有意無意不讓人民參與政治,甚至限制諸多的自由,到了民進黨上了台,骨子裡還是幹一樣的事,別的不說,就能核能跟與對岸的關係,要不要放棄核能,我相信藍綠都沒有說實話,至於對於中國的態度,更是如此。如同書中的冠人家族一樣,台灣的統治者總是以欺瞞乃至於扭曲人民的價值觀做為統治手段,其實也止是台灣,就算被高度評價的歐巴馬也是一樣,所以從啟蒙時代以來所追求知的權利,似乎只專屬於統治階級,由他們來決定人民應該知道的「真相」。
故事中貓與老鼠的關係,除了故事中人類的寫照,說得也是現實中的國家。在人民面前滔滔不絕的大義,也許就是妥協下給與人民的說詞。故事中人民在牆內的自由,不就是跟在國家統治下的自由一樣,所知道牆外的世界真的就是真相嗎?或許會說在網路盛行的現在,突破城牆限制獲取真相不是件難事,如果真的是如此,怎麼會一堆人會被假新聞帶風向呢?如果網路真的帶給人類更自由的思考空間,那怎麼會有一堆不知真偽的懶人包?
同樣是看不見,和同樣是伊坂的「摩登時代」中主角最後的選擇是不一樣的。在「摩登時代」,主角們是因為知道後才選擇視而不見,在本書中的人民根本是無知,就結果而言也許沒有差別,但人民有沒有選擇的權力才是重點。
一如「解放者」對於人民的疑問,也是採取開放的態度,這應該是統治者應該有氣度。讓統治採取欺瞞的方式,或許是避免「民粹」操作等等不理性的因素,先不論這些是不是咎由自取,如果人民能獨立思考,這樣的顧慮不就是幾乎不存在,要培養人民獨立思考的能力,教育才是王道,學校教育或許已經無法令人期待,但上一代的身教才是最重要的吧。
或許格列佛遊記致敬的手法勉強說得上是敘述性詭計,但整體而言和伊坂之前的作品相較,本書只能算是四平八穩的寓言故事,但能引起讀者更深層思考,就是一則成功的故事。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