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因為無知,因此會展現最真實的一面,當中有純真的孩子們,相對的也會有那些惡意傷人的孩子們,霸凌時常發生,那些加害者基於好玩甚至是無聊的幼稚心態,攻擊群體中的弱者,傷害造成後不覺生活有何變化,但對那些受害者,傷口已經出現即使癒合,傷疤依舊存在著提醒他們曾受到的傷害。
故事才用兩個不同的視角,單數章節是來到海斯特里的卡特琳和她的丈夫加里爾還有好友莉芙;雙數方面則是三年前痛失愛子的心理學家弗烈爾。不同地點的兩組人馬,但實際上他們相互牽連,無意識地進入了一場鬼魂怨念引發的復仇。
整本書的步調實際上非常緩慢,即使作者成功的創作出孤立無援、鬼魅驚悚的氛圍,但因為劇情步調太過停滯,以至於閱讀時很難地去融入其中,驚悚的部分也常常在最高峰的時刻喊卡,或許是留下懸念增添伏筆,但卻只是讓劇情更加莫名其妙。
再者,有些伏筆其實很容易猜想的到,作者利用童靈的出現,一步步地接近生人,提醒著他們世界上還有許多未知的事物存在,對於善惡千萬不要心存僥倖,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誰能想像一時的有趣、害怕,代價竟是一個寶貴的生命。
有些錯即使坦承也難以原諒,雖然有許多疑點作者為說明,或許想要營造出答案盡在不言中的氛圍,這個區塊至少算是成功。無人知道接續意外身亡時如何引發,無人知曉為何三年後童靈才現身希冀爸爸找到自己。
或許是因為始作俑者意外地來到島上,觸怒了原本孤寂的孩靈,加上六十年前被人遺忘的男孩,憤怒的加乘下造就出一連串的事情,冥冥之中有些巧合不單只是意外冒出,反倒是要提醒所有人面對過去的同時也必須坦承那些隱瞞不說的事情。
假如當時沒有霸凌、假如當時沒有外遇、假如當時沒有相信……好多好多的如果,多說無益。唯一能做的就是銘記在心,不要步上後塵。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