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係遭遇挫折時很適合讀的書

masayatang 發表於 2018-01-04

首先要破除一個迷思,就是這本書不是在教人家怎麼引導對方說話跟聽對方說話的。相較起來,這本書是經由一個個生活中的例子,讓我們去反思並且更認識自己在一些關係中的應對。

因為書本的編排我覺得比較零散,所以我把一些裡面我很喜歡的句子摘錄出來,然後依照這些句子的概念列在下面。

一.情緒

基本上人是情緒的動物,只要是人,除非是已經修行到極高的境界,否則難免有情緒。但情緒並沒有對錯,它只是我們在那段時間對所遭遇到的人、事、物所做出的反應。

問題是,當情緒出現難免會影響我們的應對進退和判斷。最常出現的是,當遭遇挫折時,我們當下會把自己想得比實際情況還糟糕,然後這個不合理的思考,就會讓我們陷入更深的挫折裡,如此形成惡性循環。

而有時候情緒會使得我們的想法過於武斷和絕對,把世界分為絕然的黑白,但如同我們所知,這世界並不只有這兩個顏色,這樣的區分法,常常使得我們各執一方,而無法達成共識解決問題。

所以要如何不被情緒綁架而做出這些讓自己深陷泥淖的行為呢?作者的說法是要跳脫出情緒。

他引用了金樹人教授的一段話來解釋「在黑暗中,我們帶不走黑暗;在情緒中,我們帶不走情緒。只要我們「看到」情緒,情緒就有可能產生質變。當情緒是情緒,我是我的時候,就能拉開觀看的角度。」

只是,要如何在情緒來時跳脫情緒這麼一件困難的事,卻始終沒提到啊!或許當我們意識到情緒來時,才有機會可以跳脫情緒吧?!

二.挫折

面對挫折時的反應可以有很多種,而我們到底要選擇哪一種?

常常我們會出現的情況是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就開始貶低自己,然後把這一次的挫折開始放大推論,以至於磨損了我們前進的動力。

然而書中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感恩,是面對困難的武器。都這麼痛苦了,還沒辦法從裡面學到東西,就太虧了!」

但如果一再地遭遇挫折時,我們難免會喪志,又或者是如同我們打電動時總是在同一個地方死掉,這時候我們必須回頭去想,是不是有些造成我們根本失敗的原因沒被找出來,所以才會這樣不停的重蹈覆轍。

而最徹底的失敗,是我們在心底宣告我們自己失敗,並且停止繼續努力。

三.助人

我們的工作基本上是一份救人的工作,也因此我們常常必須面對到病人及家屬苦痛的時刻,而這些時刻往往是充滿負面情緒的。在這種時候,我們應該要「把界線設定好,先求保護好自己的情緒,那不是放棄,而是在我們能力所及的範圍,付出熱情。然後,我們才能預防自己,不會情緒一下子失控,而做出讓大家都遺憾的事情。」

有些時候在生活裡,我們很願意也很有心去幫助別人,但有時候我們卻忽略或許他人在此刻並不需要我們這麼多的關心,而此刻我們的關心就可能會變成了他人的壓力,有些時候甚至因此而造成摩擦發生。

而又有些時候,我們入戲太深了,忘記了自己是助人者的角色,而不是當事人,就將自己帶入那個角色跟著苦惱,有時候甚至影響到自己本身的生活,甚至失去了繼續助人的能力。

以上都不是我們想要幫助別人的方式。

作者認為,真正要照顧、幫助別人的方式,是把自己的身心都照顧好之後,才去幫助別人,才不會造成忙沒幫上,自己還受傷的情況。而在幫助別人時,也要關心到他人的需求,如果別人表達出他可以自己解決時,那我們只需要表達我們的關心和信任就可以了,給予別人所需要的有限度的愛才是真正的愛。

四.關係

在關係裡,我們要學會的是,先好好地愛自己,當給予自己足夠的愛與信心之後,我們才能從容不迫地去面對對方的情緒,也就不會常因為一些不經意的言語而受傷。

在關係裡,如果我們真的想維持下去,通常就不會刻意的去傷害他,如果真有不經意傷害的時候,那麼學會修復關係,就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而修復關係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彼此溝通表達,如果只是用忽視或逃避的方式來躲避傷害時,那麼到最後往往會造成更大而且不可忽視及逃避的傷害。

如果有一天,當關係裡,我們不再快樂,不再能讓彼此成長,那麼放手也許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至少放手後,我們能讓彼此往更好的方向走。但我們並不能因此在關係裡遇到一挫折就想離開,如此的話,我們就沒有辦法藉著這段關係而成長,也就沒有辦法發展長久的關係。

當某天真的不得已要離開時,或許會悲傷,或許會哀慟,但我們要把記憶打包起來,存放在腦海裡,在需要的時候打開,將對方教我們的東西內化成生命的一部分,如此就算再不捨對方離開了,他的某一部份也會一直陪伴著我們成長、前進。

當然書裡面還有講到很多東西,尤其是親子教育的部分,但我只能大概擷取我最有感的部份寫出來。其實這種書籍我覺得對我來說在一般情況下是雞肋類的書籍,但是當遇到關係上的挫折時,這種書籍就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了!

一方面是藉著別人的例子來反思自己,另一方面是在書本中尋找解決的方式,再來呢,讀這本書的時候感覺自己就像是被暖暖的海洋包住一樣,沒有太強烈的說教意味,只有柔和平靜的述說,是很療癒系的書籍呢!

最後還是附上我最愛的那句話「因為愛你,所以我要學習愛我自己。等我自己擁有了足夠的愛,那麼不管你愛不愛我,都不會失去我對你的愛。」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