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細膩描繪一個失去孩子的父親,從極度絕望到重燃希望的內心世界,就算所有人都放棄,不在乎被當瘋子,拼了命也要證明女兒存在的信念,正中小女子死穴,讓我一路揪心數度鼻酸。對任何一對父母而言,讓孩子從自己眼前消失,那種無比的自責及傷痛是永遠放不下的。如果小島上的死人都能整欉好好回來,沒理由小瑪雅不能回來?換作我,也會如是想,就算違背常理也值得一試。安德斯直到親身面對小瑪雅的恐懼才有所覺悟,這也讓我認真思考,也許我們之所以走不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並非無門而入,而是根本從未認真去察覺孩子的肢體語言,輕忽孩子的恐懼及需求。 關於島上不可言說的秘密讓我聯想到中國民間故事-河神娶妻。不知道當初作者原意如何定位大海,但整個故事給我的感覺,所謂的魔鬼交易,只是島民一廂情願的認定。大海從未與人類交易,也從未使壞,更不曾以仲裁者自居對特定人士發出絕命追殺令,說穿了那些失蹤的島民是集體意識下的犠牲品。讓島民無處可逃的恐懼,不是因為得知大海的秘密,也非大海的詛咒,而是人類心魔使然,敗在人性的貪婪、自私及無知。 《靈異港灣》是作者的第三本長篇小說,結合現實人性及超自然元素,關乎愛情、友情、親情、歷史醜聞及陳年恐懼等,是倫德維斯特自認最好的著作,而首作描寫吸血鬼故事的《血色童話》則是最好的故事。正巧我也只看過作者的這二部作品,坦白說,我不知道好故事跟好著作有何差異,但可以確定的是兩本同樣讓我入迷。《靈異港灣》雖然被定位為怖恐小說,卻沒有讓我有頭皮發麻的驚悚感,反而強烈的感受到一股由對極度渴愛與絕望凝聚而成的巨大孤獨感,而這是先前讀《血色童話》同樣有過的深刻感受。另一方面則是對人性黑暗及情感羈絆的無限感傷及感嘆。大海確實善變卻從未主動招惹人類,一切全是妄想收買大海操控大自然的人類自作自受,與之相比,人類才是真正邪惡無情! 摘自: http://tw.myblog.yahoo.com/piggy-home/article?mid=26977&prev=26992&next=26954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