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別於作風強勢、特立獨行或走頹廢路線的冷硬派偵探,麥唐諾筆下的私家偵探盧‧亞徹很不一樣,走的是紳士風。除了知道是退休警官外,在書裡幾乎找不到更多背景資料,讀者只能從行事風格旁敲人格特質,然而即便充滿神秘色彩,卻無損亞徹的個人魅力,反而更能專注在謎案上。話說亞徹初登場是1949年,當時可沒有CSI鑑識科學,辦案全憑真功夫。除了土法煉鋼搜集物證及事證外,亞徹辦案風格獨樹一幟,擅長從人性層面剖析案情,不來直來直往那套,較多時候扮演引導及傾聽角色,運用心理學突破心防,從而在層層迷霧中找到破案關鍵還原真相。亞徹性格堅強柔軟並濟,言談真誠簡潔,幽默中帶微辣,給人一種安心實在的感覺。他跟警方第一場交手的橋段讓我笑翻了,就算又氣又急,能織出尼莫船長這種說詞非凡人也,不被當成吸毒犯才有鬼呢。 亞徹的偵探雷達隨時隨地保持開機狀態,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事件,在他敏銳的探針掃瞄下竟然全兜在一塊了。他的獨家識人法也很有意思,下的評語更是一絕,好比他形容律師秘書的聲音,帶點貓科動物味道,直覺跳針到婚姻存續問題上頭去了。用在氣管裡發出癈墟幽魂的吁聲來形容憤怒,用無聲的鈴噹比喻晃動的捲瀏海,又或者用呲牙裂嘴,一副要找麻煩的樣子表達男僕的誇張笑容及行徑,都叫人拍案叫絕。「說這話的她彷佛真人大小的木偶,由線操控,由別人代言。就只有眼睛是她自己的,呆呆瞪著,十分無辜。」簡短卻傳神極了! 綜觀戲中角色或是為情,或是求財,或是為正名,不管無心或有意,背後都承載了愛與孤獨之苦。究竟是演技一流、弄假成真抑入戲太深?相較於原著書名的直白,中文書名取得妙,十足貼近小說內容。隨著時間推移,真假虛實間,也許連當事人自個都迷亂了。《入戲》份量不重,涉及的小說元素甚多,相關情節比重及描繪力道掌控均勻到位。麥唐諾大師藉由優美文字加深了偵探小說的文學內涵,將筆觸聚焦在人性層面上,著墨在行為背後的動機,讓小說多了情感及溫度更加寫實。對於習於時下喜愛詭計懸念花招或是血腥暴力以追求感官刺激的推理迷來說,這本書或許稍嫌不夠味,但我卻很享受這種單純的解謎樂趣,你不用擔心血壓問題,只管專注跟隨亞徹的腳步,耐心接下他不斷抛出的疑點,然後一同直搗人性最幽微地帶。 對於喜愛的推理小說,我常困擾於想大力推薦給孩子,卻又礙於尺度問題裹足不前。《入戲》則完全沒有這類困擾,就跟謀殺天后的作品一樣,大可毫不考慮的推薦給青少年閱讀。有些小說雖然好看但過眼即逝,有些小說卻值得一看再看,不被洪流淹沒,麥唐諾的小說即屬於後者,出版六十多年仍有著屹立不搖的地位。看過麥唐諾個人最愛的《入戲》後,很難不對盧‧亞徹系列其他作品心動,尤其是被拉森推崇為犯罪小說的登峰造極之作的《寒顫》。據說性格小生保羅‧紐曼曾飾演這位偵探!新版電影籌拍當中。我還沒想到誰是心目中最佳的當代偵探人選,倒是很想先找舊片來看看。 摘自: http://tw.myblog.yahoo.com/piggy-home/article?mid=26597&prev=26611&next=26577&l=f&fid=72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