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要見人,死要見屍。
唯有塵埃定落,倖存的人們才能有一絲機會獲得真正的解脫,但對於那些曾存在核心的旁觀者而言,每口氣都在品味內心良知提煉出來的罪惡感,悔恨當時的無能為力、現今的無所適從以及將來的無以復加。
面對至親好友犯下的錯,身為執法代表的角色該如何應對,作者沒有老生常談作為核心,反而時間躍進數年試問相關人物的心態與處世,當然依舊還在療傷,卻因為作者的冒險讓這些角色更加生動,更容易把自身的困惑投射,假使換位思考,納悶會怎麼樣調適被摯愛利用,甚至成為殺人工具的事實。
藉由兇手充滿不解的自縊行為,緩緩地敘述當中的親情不容置喙,卻也因為那樣的愛毫無破綻,才使謀殺的行為更加的驚駭惴慄。隨著調查進行,逐漸深入心中被真相打擊的殘骸,意識到一段健康的關係是建立在彼此諒解、包容與互相。
而不是滿足對方心中的渴望。
畢竟人性是貪婪的,而滿足向來不是多數人會有的特質,只要一次就會渴望下次的給予,尤其洞悉常人心理的學者,更懂得迴避啟人疑竇的部分。作者大膽的假設與佈局,印象深刻,反轉同樣驚人卻也感到不勝唏噓。
誰都無法真正的認識一個人,但藉由共同的理念得以慢慢看見不用言語便能得知的想法和思緒,問題在於這個過程漫長而且需要耐心,第一步就是找到現今的自我開始,並努力的在他人身上尋找細末的相通處,才有辦法在無止盡的虛無中得到一點點的平靜,而不是被謊言建立的表面唬弄。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