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台灣豬黑白切》之後,作者傅士玲又一本精彩的飲食書。
跟上一本的體裁相近,只是這次的主軸放在了「大稻埕小吃」身上,而且採取的是口述的模式。
昌正浩口述,傅士玲撰寫的方式完成。
昌正浩何許人也?
出生於大稻埕糧商之家,生於斯、吃於斯。早年經營國際貿易,而近年來最知名的身分莫過於「MY灶」創辦人的身分,連續多次米其林必比登。
既是在地人,知曉各種「巷子內」的店家,又能從業者的角度去述說工法與價位,這是很難得。
知難行易、知易行難,偏偏這兩者缺點在昌正浩身上都看不到。
這本大稻埕滋味,是歷史,但不是講述家國浩大壯闊,而是著眼一家一行的演變;是作者回憶,從小到大生活的過程;是食家的評論,帶你體會箇中的細節。
而最直接的是他說出了小吃的艱苦,夏日的火爐、冬日的冷水,食材處理的費工,真是用多少篇幅來寫都不足。
從食材的挑選、清洗、去味、料理,每一個細節、每一個步驟,要經過多少心力才到我們的嘴裡。
精彩絕倫。
閱讀到這裡,就想到台灣有一群白癡整天吵漲價,卻不知道即使是尋常一碗滷肉飯到底要花多少功夫、花多少時間才能到顧客手上,多漲個五塊、十塊就好像要了他的命。
真希望所有人都能好好的付出,對於吃這件事,好好吃、認真吃、願意吃。
才能讓這些滋味繼續留存。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