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號公寓》的書評

嘎眯 發表於 2017-07-03

倘若粗略劃分《16號公寓》,故事在抑鬱不得志的賽斯遭遇,與艾普麗爾的追根究柢間來回擺盪,細看又不是如此,邪惡力量儼然隱形主角,任意操玩二人甚至眾人的人生。自《16號公寓》抽離,我不免想到一點史蒂芬‧金,想起無啥直接關聯的《魔鬼代言人》,以及幾部恐怖片的經典畫面。 以艾普麗爾為主的故事動向,有點像是觀賞傳統恐怖電影,一閃即逝的影子,被窺視的驚怖,無人空間的明顯動靜,在在勾起讀者疑心生暗影式的視覺緊繃,並藉著艾普麗爾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執念,引領讀者進入一邊摀著眼說怕,一邊推敲真相的恐怖推理之中,但是,這不算恐怖,充其量是從故事伸出魔掌,掐住讀者的脖子罷了。抽絲剝繭的樂趣,真相呼之欲出的快慰,凌駕艾普麗爾的恐怖之上。若說以艾普麗爾為主的軸線,像是恐怖推理動作片的話,環繞賽斯的就是超自然恐怖心理片。

賽斯的夢境狂亂悚慄,他眼底的倫敦更像是吞吐一切失落與絕望的巨獸,即使不敗給16號公寓,也會被倫敦扼殺。關於城市的變形書寫,筆觸霾晦且耽美,不亞於對漩渦域畫作內容的描繪。小說更為賽斯設計一場脫逃,讓讀者更加理解「五十年來,他們的活動範圍都侷限在一條街之內」,會是怎樣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全然不由自主的傀儡人生。

引人膽寒的是故事裡的凶惡勢力,癱瘓賽斯的心靈,他再也分不清肉眼虛實,深層的噩夢具像化,可怖的不是驚駭畫面,而是可怖的力量竟能炒作他的欲望及夢想,讓人愛怖交織,好像我們最終該害怕的,其實是潛伏在內心底層的原來的我,是自我召喚出黝黯的灰敗人生 節自: http://tw.myblog.yahoo.com/camille-tsai/article?mid=77096&prev=77467&next=76798&l=f&fid=36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