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今年初,我便將羅斯‧麥唐諾的《寒顫》列入待讀書單中,奈何尚未得空閱讀《寒顫》,反倒是《入戲》已深,奠立我對偵探「盧‧亞徹」的信心,加深非讀《寒顫》不可的決心。 對於吃重鹹的現代人而言,小說中的精銳盡出,CIS還原一切,佈局精細繁複,皆屬稀鬆平常,半世紀以前的「古早人」辦案, DNA比對尚未問世,靠牙齒判定身分是不是好陽春好可憐?當時的電話重得能砸傷人,手機定位還不知在哪裡,更別提上網狐狗,偵探盧‧亞徹的基本配備是不是弱掉了?
打個不倫不類的比方來說吧,這有點像是欣賞阿嬤時代的美女,無論她們站在何處,當下立成風景,而現在的女明星即使講再多,穿再少,姿態再妖嬈,都難以望其項背。你可以無視近十年的好萊塢,但奧黛莉‧赫本、葛莉絲‧凱莉等人的風采,卻恆久難忘。
自聆聽爬梳線索,藉問話展開心理攻防,你要說亞徹善於套話及耍心機亦不為過,或許正是過度依賴技術而削弱心理問訊能耐的現代員警所缺乏的。死者不多,流血不多,故事性足,羅斯‧麥唐諾的《入戲》,情節細膩卻不瑣碎,筆觸優雅而非做作,嚼得出亞徹探案的清奇姿骨,和偵探那不言而喻的正義原則。
重新翻閱某些片段,許多不起眼的字句仍堪玩味,比方開頭沒幾頁,寫到亞徹在律師擲出一個不是真想得到答案的問題「對這種女人你說怎麼辦才好?」
亞徹的內心劇場是這樣的:「我早就不再給人忠告了。人家就算問你要,你若真給了還是會討人厭。」委實令我拍案稱是。
即使像霍爾醫生那般普通角色所說出來的話都很妙:「委員會不都一樣?花好幾小時共同作出其中一人只花一半時間就能作出的決定。我真想成立一個委員會,創會宗旨就是消滅所有委員會。」如果這類無關緊要的對話及刻畫都經得起咀嚼,何愁主線不足以引人入勝?
節自: http://tw.myblog.yahoo.com/camille-tsai/article?mid=76571&prev=76655&next=76474&l=f&fid=36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