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借了幾本描述近代台灣史的小說(對歷史有恐懼的我,還是先從小說開始吧)在書中重建了50年代加工區的榮景、台灣經濟當年的蓬勃,作者像是散文寫歷史故事,又像乘坐時光機回去的雜誌記者,寫了許多令人動容的時況報導。 《努力工作》的書名下的好,在純樸的當年,安分守己的勞工精神,白手起家的勤奮,思想又單純。 作者媽媽嘆氣抱怨「奇怪!你也沒偷懶,怎麼生活就是這樣呢?」讓我也嘆了氣,從社會學的課才知道,那叫「相對剝奪感」。望著灰濛濛的家,不像「我的家庭」歌詞場景的粉紅色泡泡,作者面對的日子是現實,而且是多數人的現實場景...有些章節,還是令我悲涼鼻酸,為那努力工作的老父的嘆息心疼。 在書中印象最深的一段是描述家庭代工,「冥紙街」的太太們追著被風吹散的冥紙,歐巴桑特有的嗓門...我想起小時候,也曾幫親戚貼玩具貼紙的代工,幼時覺得好玩。些日子和阿姨聊起,阿姨也恍如昨日的敘述還有電子板的、織品的...外婆去找他的時候,還有幫忙呢!...叨叨絮絮,還聊起當年小夫妻要撐起一家四口的經濟壓力、相互照應... 小人物的故事總是令人振奮呀!樂觀的繼續努力工作吧!(不僅為了薪水而已,更為了成為社會的好環節)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