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罷邵家臻的《非關係者》,令我有一種感覺,那就是這次書展的收穫之中最精彩的一本書。
邵氏在序中便已經提出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那是一對平凡不過的一對老夫妻,在這對夫妻的關係中,妻子已經習慣聽丈夫的叫喊。這一種習慣而自然的關係,連繫著他們二人、連繫著你與我、連繫著世界每一個人。
四十七個篇章,描寫出四十七種不同類型的人。他們與書的作者是至親,也許是毫無關係的人,但透過這些篇章,卻發現我們對這四十七種有著不同程度的,千絲萬縷的關係。或許就是透過書中的描述,我與作者產生了共鳴。
書中有兩篇我最喜歡的,一篇是〈他爸的人〉,平白地勾勒出作者與父親小時候那少數而令人難忘的相似片段,讀的時候不自覺胸口一酸,猶像當初聽陳奕迅的〈單車〉一樣;另一篇是〈放榜生〉,如文中所言,每個人一生中充滿「不好意思」──一種覺得辜負了周遭人寄望的愧疚感,愛回憶的我還記得當年在文學恩師面前哭著說「不好意思,對不住」的那一幕。
書中的主題《非關係者》作如何解,我一直不太明瞭。直到在回家的西鐵上,看完了書,回到再看,心有所感。原來我們在這個社會中既是不同的關係中人,但抽身來看時,又是不同的非關係者而矣。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