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嶽教授的小書:《香港政治:發展歷程與核心課題》,絕對是對香港政制有興趣的人的必備參考書。 書中大部份內容有條不紊的縷述了香港政制的各方面發展:內容涉及了香港政治體制百多年的變遷、香港的選舉制度、政黨政治的變化歷程,以及回歸後十三年 (截至2010年上半年) 的一切政治變化,行政及立法機關的抗衡等等。
書中內容詳略得宜,亦清晰的點出了香港政制爭拗的兩大核心矛盾:
(1) 中央確保對香港施政方向的「最終決定權」與港人參政自治的理念雙違背; (2) 中央政府及民主派缺乏互信,故中央選擇以控制為先,不放手由港人自行決定發展方向。
然而馬嶽教授認為香港強大的主流民意 (長期介乎六成的泛民票數) 以及公民社會、還有百多年的自由及法治傳統,卻又使中央不能忽視民主派角色。刻下需要溝通橋樑,但被寄予厚望的親中人士又敵視民主派,導致此死結益發難解。另一邊廂,立法會遲遲未能全面普選,只會令可以憑藉社會資本去參與選舉的工商界更加失卻參與直選的興趣 (成本更低,何勞多此一舉?),「制度的邏輯決定了工商界的取態」(P.115),導致功能組別的工商界在二十年間與群眾越走越遠,馬教授指出制度的設計缺憾很大程度是現況的兇手。
馬嶽教授亦指出了,制度的非民主只會使香港政府執法的認受性受到質疑,而背負民意的民主派卻能發揮憲制以外的力量,畸形的局面導致政府施政更舉步為艱,未能承繼殖民地時期「行政吸納政治」的有效管治模式。
如何有效設計一個新的制度,或者如馬教授所言需要一群具有魄力的政治企業家 (political entrepreneurs)。或者如何俊仁在月前的折衷方案,或能為政制困局帶來新的曙光?也只好拭目以待了。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