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實在是沒有力氣自己去看《金瓶梅》… 但至少,光藉著侯文詠對這本書深入深刻的介紹, 就已經到了能讓人驚艷、甚至震撼心靈的地步了。 《金瓶梅》的作者是明代的蘭陵笑笑生, 雖然作品時代假借前朝,其實是在暗諷明代的種種現象。 無論官僚文化、金錢至上、娼妓文化還是權力鬥爭, 都在文字與文字間透漏著又悶又騷的氣息── 為什麼說文字與文字間?因為很多時候書中 根本沒有講明,而是需要自己從文字中拆解推理, 才會發現原來作者要表達的東西有這麼多! 也正是因此,我們會如此需要侯文詠的導讀。 藉著導讀,除了《金瓶梅》大綱外,還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東西。 第一是名字中的暗喻:如金瓶梅取自潘金蓮、李瓶兒與龐春梅, 又或幫閒應伯爵音同「硬白嚼」;花子虛最後真的子虛烏有, 甚至,宋金蓮的故事在她出場的第一段(那來旺兒, 因他媳婦癆病死了,月娘新又與他娶了一房媳婦, 乃是賣棺材宋仁的女兒,也名喚金蓮……月娘因他叫金蓮, 不好稱呼,遂改名為蕙蓮。)就講完了,真是有夠絕妙! 第二,是明代的社會文化風俗以及鄉土人情、種種規範, 如「收用」是指主人上了奴婢,被收用的奴婢身價會上揚。 又如女性嫁人後地位會小一階,在稱呼對方的時候有大學問。 又如當時的穿著以「愈花愈好」作為原則、官福僭越很常見。 另外,在作品中,官官相護的狀況多到令人髮指,無法無天。 第三,是人心的運作,以及表面與現實世界的關聯。 很多時候看完侯文詠節錄的片段,是完全沒有感覺的。 直到他細細解析這句話的涵義、那個動作的動機, 我們才能夠瞭解原來裡面每個人都這麼的有心眼, (而且反應也都這麼快可以瞬間做出這些反應!) 也才知道自己如果以後還這樣不懂別人的應對, 可能就傻傻的被當成呆子賣掉囉! 而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應該是侯文詠的幽默。 在書中,他不但幫西門慶的各個妻妾排「戰鬥力」, 還在面臨抉擇的時候引入「賽局理論」解釋, 怎麼看就怎麼覺得有趣,所以全書十分容易閱讀, 算是少數可以讓人在歡樂中學習的書。 下面是我很喜歡的幾個句子: 被偷了老婆還忙著請客道謝的武大令人有種很深的喟嘆。這樣的諷刺讓我們感覺到,在一個到處充滿著十分光劇本的世界裡,忠厚、善良這些德行不但顯現不出它們的美好,更多時候,反而只是愈發彰顯出它的脆弱與無知罷了。 勇於向『禁忌』與『尺度』挑戰,向來是時尚內在的原始邏輯。這樣的邏輯到了當代,當身份、階級不再是穿著的限制時,『裸露』程度又成了時尚挑釁的新物件。可見沒有禁忌與限制,就沒有時尚和流行。這件事,四百年來的女人其實是沒有太大差別的。 沒有什麼樣的青春年少頂得住歲月摧折,沒有什麼樣的富貴繁華耐得過境遇無常,更沒有什麼樣的愛恨情愁禁得起時過境遷。 是啊。人哪有早知道的呢? 此外,由於作者原本是醫生,所以在病理的推理上也很有趣。 雖然照他所說,那時才剛有梅毒,用潛伏期推算帶原者似乎有些奇怪: 蘭陵笑笑生真的有考慮到這個部分嗎? 除了病理之外,在心理分析上也多有著墨, 是我覺得很棒的部分。 而《金瓶梅》最有趣的地方,應該是他的「不清楚」。 正因為很多事情書中都沒有講明,只直接顯示「現象」, 所以給了讀者非常多的想像空間,印證「作者已死」。 如吳月娘的第一個孩子很有可能是跟女婿陳敬濟所生? (書中的偷情對象真的是已經交織成可怕的網絡了, 還有許多猜測我都已經忘光了──甚至也不想想起來。) 又如,孟玉樓究竟有沒有愛過西門慶? (書中除了最後的韓愛姊,還有多少真情?) 很多部分值得思考,但若沒有人幫我們點出, 可能很多人也就渾渾噩噩的錯過了。 但有一點值得注意,給我這種不看《金瓶梅》而看本書的人。 因為我們只看(也只願意看)這本書,所以我們的思想是被限制的, 我們只是跟著侯文詠的步調走,看他所看到的部份,雖是自己的選擇, 可是不得不注意,這不是很正確的閱讀。 這本大部頭的書,難免有著大場面的悲歡離合。 花了好幾個小時分散在好幾天閱讀認識的人物, 轉眼間死的死散的散,有人改嫁有人逃走, 老實說讓我一個下午都無法脫離沉重的心情。 即使在幾年間賺進了以當代而言上億的家產, 最後終究什麼也沒有留下,還是撒手人寰。 那麼活著的這幾年,到底都在幹嘛呢? 回到這本書的序中,作者的提問: 當價值不在,一切只剩下慾望時,生命會變成什麼? 所以且不問「當價值還在」的時候,我們的生命。 在《金瓶梅》的世界裡,所謂的價值幾乎停留在食與色, 這種時候,他們的生命究竟變成了什麼? 看完書後,我總覺得,什麼也不是。 硬要說的話大概就像海浪上的泡沫吧? 一波接著一波,時候到了就化為空氣, 不留下一絲痕跡。 唉,我還是有些走不出這樣的情緒。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