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義》的書評

林君復 發表於 2024-10-01

先概括一下︰本書長達三十萬多字,看完後卻很難讓人清晰了解「毛主義」的內核,以至各地「毛主義」思想/戰略的演變、異同,感覺是各類與中國相關、和「毛主義」或有關或無關的事件彙總。

第一、二章寫得還可以,前者指出與「毛主義」不統一的哲學理論相比,其游擊戰戰略和針對內外的「不斷革命」論,不但能為左翼思潮所用,更成為各類政治、宗教等小眾激進勢力的模版;後者透過1936年《紅星照耀中國》一書的暢銷,說明「毛主義」被部分西方左翼同情者視為正面因子的緣由。

然而,第三章後的內容普遍寫得比較混亂,條理欠奉。第三、四章談中國本土的內政外交發展,雖然抓到了一些有趣的觀點,如金日成的「主體思想」和「毛主義」的相似性,「世界革命」的口號服務於國內宣傳、馬共的理想被捨棄,但兩章花了大量篇幅討論各類零散的冷戰事件,如麥卡錫主義,中蘇論戰、衝突,論述裡既無分門別類,也沒有緊扣問題意識,明晰哪些事件與「毛主義」形成/外界對「毛主義」觀感和接受有關。這顯然是把思想史寫成政治史了——個人認為,誰提倡「毛主義」、他們眼中的「毛主義」包含哪些元素、甚麼因素促使「毛主義」在國內外發展,才是本書應該著墨之處。

第五至十一章按不同國家/地區的毛派分開討論,但質量依舊參差不齊。作者沒有謹慎地闡釋︰哪些是國家的外宣,哪些是國際、黨際外交,哪些才是真正反映出「毛主義」影響/當地社會力量吸收自「毛主義」之處。個人直白的看法是,作者舉出的大多例子,其實都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影響,不過與所謂「毛主義」的落地不一定相關。比如中國60、70年代對非洲的金援,更多的是中蘇、兩岸外交爭奪的結果,其實思想層面並不突出。作者把一大堆事件「組合拳」講述,有些有關,有些無關,更像是沒有仔細思量的表現。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