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和漫畫因為交錯看所以記憶也混在一起了 就不一一指明一起寫哩 其實電影除了刪掉拍電影之外倒也沒改什麼 很多漫畫的細節都被動畫放到背景的細節裡不小心就錯過了 譬如硝子還沒轉學時被霸凌在河裡找助聽器,接著去剪頭髮 動畫只演硝子頭上有樹葉在將也家等剪頭髮 還有一些橋段電影主客易位 或是事件順序對調 像是硝子綁馬尾和川井放頭髮的先後 改最多的應該是多了很多花語和象徵吧 但我只認得雛菊(還是看上低音號才知道的 其他的連花都不認得更不用說花語了Orz 鯉魚電影比漫畫更強調,查了一下也跟愛情有關 再加上經典的夏目漱石月亮橋段 雖然這部重點不是愛情但也暗示到幾近明示了~ 因為電影是先看的 加上我一向不擅長評論電影 很多人說的不劇情略有不連續其實我是沒啥感覺
我不曾霸凌別人也不曾被霸凌 身體也沒有殘疾 但不管電影還是漫畫 看完都有種深深內疚的感覺 好像我是那沉默不出聲的旁觀者一樣 刻劃細膩如此深入我心,怪不得很看完很悶可是又忍不住想重看... 看了那麼多別人寫的感想都沒提到這點 以上應該算是真正自己的想法 當初應該像看完攻殼一樣先紀錄自己的東西再去找別人寫的 搞得我現在攪盡腦汁也不知道要寫啥
人物刻畫很多人寫了 我也寫不出更好的 就隨便挑幾個角色隨便寫一寫吧 在動畫裡將也一開始只是覺得好玩去捉弄硝子 弄到最後硝子都不生氣而變本加厲 漫畫描寫更多的是兩造不知如何相處 將也找不到跟硝子溝通的方法於是用上了最糟的方法 作者很精準的抓到的國小屁孩尤其是男孩的行為啊~
植野最讓我腦袋打結 不管是漫畫還是動畫都一開始就點出她喜歡將也 所以跟著霸凌硝子很大一部份是想藉此行為討將也開心 加上硝子沒有作出預期的反抗,於是見笑轉生氣 (奇怪為啥都期待對方要反擊呢,像我小時候體弱如果被這樣對待也是只想逃啊...) 到了高中與其說是霸凌不如說嫉妒吧 尤其漫畫更明顯 但鄉民不知道為啥好像很少人看到這點 只是為什麼一定要訴諸暴力呢?? 看了那麼多日本動畫漫畫作品 覺得日本人實在很愛搧耳光 不知道是否是因為日本社會太壓抑 當情緒累積到某個突破點之後表現的方式都很極端 其實這角色也滿可憐的 球都做那麼明顯了將也卻不懂 而且感覺是真不懂不是裝傻 只能幫他一起哭了,碰上硝子這強勁的對手 雖然硝子應該沒這樣的意思 但想起來也是能理解植野為什麼認為硝子靠柔弱博取同情 但他卻看不到將也更多是抱著贖罪的心情對待硝子 一直到幾乎結局才比較有愛情的成份 總之雖然覺得植野愛恨分明很不錯 可是當走到恨這端時都用暴力手段解決很不能接受啊
川井評論常說是一般人的代表 可是我覺得一般人那會這樣呢 漠不關心或間接共謀都是一般人面對霸凌常見的作法 若只要自己沒事就好那很一般人沒錯 可是應該不會人人都死道友不死貧道吧 道友不想死還多補幾刀讓道友快點死 這最好是一般人啦~ 佐原才比較像是一般人 雖然可能不是每個人都有那個勇氣與邊緣人交好 但是事後在心裡後悔在所多有吧
漫畫到了最後兩本就稍微煽情了點 我想要是在現實中硝子和植野應該永遠不可能合好 連表面上的和平都很難做到吧 至多就是將也和硝子可以合好? 不過嗎~ 漫畫嗎,又被分在少年漫畫裡 不甜一點誰要看呢?? 我短期內看了三次,下次要再想看應該是滿久以後了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