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讀完 《星移記 》 和 《 塵土記 》 ,完全覺得中文出版商把這兩部小說調過次序出版實在是無理至極。作為 《羊毛記 》 的續集,雖然 《星 》并不是緊接 《羊 》 的故事發展,而是描寫時序上在 《羊 》 之前的故事,但其實其內容是與 《 羊 》 息息相關,解答了很多之前 《羊 》 伏下的謎團。而且 《星》 的尾段,亦接回 《羊》 的結局發展。所以緊接讀 《 塵 》 ,完全是一氣呵成,毫無滯礙。反觀若先讀 《 塵 》 ,當中內容極多涉及 《 星 》的內容 ,尤其主角的內心及反應,若非讀過 《 星 》 ,相信會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星 》 的內容在時序上不斷的穿插,較需集中精神去閱讀。雖然其內容寫的是地堡的由來和 《羊 》 之前所發生的事情,但由於故事主要以兩線發展,而兩線故事的時間上有跳躍交錯,稍有失神很容易跟不上故事的發展。還好的是故事內容的牽連性甚強,讀起來還不至於吃力,頂多向前翻一翻,甚至是拿回 《羊 》 出來翻一翻吧了。
而到 《塵 》 ,故事的時序上已回歸到 《 羊 》 的結尾處以單一的時間軸上 展開,讀起來比較輕鬆。
以下含劇透,敬請慎閱。
把《羊》、《星》及《塵》三部曲以整個完整的故事來讀,可看到當中有很多對聖經故事的暗喻。就如地堡是美國的政客為了拯救及延續人類的生存而興建,而且采取極為極端的手段—先滅絕,再延續。這不難看出是比照著聖經的諾亞方舟;而當中諸存在伺服器密室的舊世界資料,正比喻著聖經故事的智慧禁果;而主角們選擇未知的危險而不願在監控和既定模式之下活著,不就影射著自由意志的概念?我自己對聖經的認知不深,可能以上比喻的理解未必切合作者的原意,但我讀著細味起來,就是有點把聖經故事科幻現代化的感覺,并且作者就是要表逹自由意志的珍貴。
其實故事描寫這滅世的策劃者把挑選的人保存於地堡之中,待滅絶地上人類後重生。而且還要透過地堡與地堡之間的暗中競爭,以既定程式評選能存活的地堡,其餘最終都會一概全滅,包括主持者自己!這種冷酷無情而霸道的計劃描寫,是要諷刺人類的自大嗎?將自己放到了神一般的位置,肆意而為,這策劃者可以說是出於無私的善意,某程度上說是一種偉大的拯救念頭。但這是否就是對的呢?相信這亦是作者想帶給讀者去深思的一個議題吧。
還看現今社會,無論哪個國家,人與人之間矛盾充斥,紛爭不斷,但當中又有多少真的是「善惡」之爭?我反而見到的更多是矛盾相方各自的立場都是出於善意,但是方法不同而致對立;更多是為了爭取、維護所謂正確的「大道理」,而用上錯誤的手段而不自知。以惡行善,不正如小說中的地堡策劃者嗎?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