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摩羅鬼之瑕(下)》的書評

blattus 發表於 2017-04-05

這次京極堂要除魅的對象是生死的境界啊......(合掌) 其實從儒教對於「人」的定義去發想的話,其衍生出來的倫理、道德、生死觀,的確會很像伯爵的想法吧。「個人(個體)」如何並不重要,事實上如果只以個體為出發點來考量「人」為何物,倫理、道德都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那都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規範體系)。由此引伸出,個體的生死並不可以直接對應到人格的存滅,只要生者還感念著某人,某人在意義上就不算真正的消失,而以超越個體的形式繼續活著。這也是儒者會把「立德、立言、立功」奉為人生追求目標的主要理由吧。

話說回來,雖然人物與背景設定對照到故事發展有矛盾之處,為這部作品的合理性與評價打了折扣,不過從寓意的層面來看,這故事倒也大大的諷刺了形式化、教條主義。試想,那些把「道理」做成標本似地陳列的腐儒,在偏執中自我感覺良好的模樣,不就跟案主一個樣嗎?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