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如何化做資訊?

閱讀布雷 發表於 2021-05-13

大數據的議題在基督教領域也常被談論,聽聞不少當權在位者的論述,似乎都相當的空泛,有助於避免於盲從的狀況下,還是來閱讀一下關於大數據議題的書籍,書中開頭所說明的部分,大概維持著以往的資訊傳統,資料經過分析解釋後成為資訊,只是現在的資料含量相當可觀,在硬體與演算法的推波助瀾之下,許多的行為都可以被留下來記錄,而這些紀錄累積起來的巨量資料,又該如何解說?或是如何發覺其中的相關和影響? 曾做過量化統計之後,最大的問題在於樣本如何代表母體,然而大數據所探討的就是用母體直接寄進行判斷,就可以少掉誤差的推估,收集資料的概念也從精準的內容,轉變為開放的容錯,為此才能累積更多的資料,原因的推測不再只是唯一的推估,轉變成為相關性的判斷;在這些基礎的觀點之下,思考基督教資料收集的狀況,以及可用資源的分析下,我們所能累積的資料相當受限,因此不是不能分析的問題,而是每有足夠的資料可以進行分析,甚至很多的資料未被有效的建檔,反而無從開始;有鑑於此我們需要的是開始累積資料,並且從這些資料做進一步的分析,同時也要轉變一些心態,讓更多的資料可以被開放使用,讓願意分析使用者產生出新的價值。 面對將來的應用環節,我們需要的是更廣費的培育與發覺,包含資料持有人、資料專家和巨型資料思維者,不能再用過去受限的資料作為思考,而是要去思考有哪些資料來源,而這些資料如何演算,演算出所得的資料能如何被應用;書中也提到了不少的風險,其中一點是被反退測的隱私問題,正如網路上的肉搜方式,只要留下一定的足跡,就算資料有做匿名保護,但透過特定的資訊去解析,能有可能找得出當事者;另一個風險就是錯誤的推定假設,大型資料所累積的是過往,分析出過往的趨勢,雖然可以較為精準的預測未來,但未來的變異性卻無法完全被預測出,正如關鍵報告情節一般,透過先知預知夢來預防犯罪,但犯罪真的就會發生嗎?過度倚靠大數據的未來趨勢推估,也會碰上相同的困境。 在大數據的未來資下,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和發掘出更多的資訊,能帶給我們更多的應用層面,同時也易需要預防過度仰賴資料分析所帶來的風險,甚至引用錯誤的資料帶來的危機,在這樣的數據將來,文末最後張談論的正是「巨量資料只是工具,勿忘謙卑與人性。」最後回到前頭的引言,當教會機構想要談論大數據之前,別單從片面的資訊去了解,需要的是附上時間的代價多多學習,而不是用放話來帶動發展基礎。 http://jbear.net/blogs/black/archive/2016/05/27/30209.aspx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