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第三者的立場看事物總會有盲點,如同主角史丹在妻子重病時還為自己安排假期遊玩, 一開始我也無法認同為何史丹竟可以置身事外, 卻忘了設身處地為他著想, 病人本身或許是最有資格喊苦, 但他最親近的家人們何常不苦? 生活的巨變、心中的壓力都不是外人可體會的, 或許我們只能拍拍他的肩或者一副感同身受姿態給予同情的目光, 自以為的高尚道德並無法幫助史丹, 相對也沒資格批判他的作為。
玫瑰曾對史丹說:「你覺得愛情應該是快樂的,所以你誤以為你不再愛你的妻子。」 在這個自由年代裡, 我們可以自由選擇愛情, 我們嚮往幸福快樂的愛情, 在潛意識裡認為痛苦不該屬於愛情的一部份, 但如同蔣勳老師曾說的:「愛是痛苦的開始。」 痛苦也是愛的一部份, 因對方的痛而感覺到痛, 因對方的難過而感覺到壓力, 想逃避並非不愛了, 只是因為太痛苦而想逃, 即便人逃離了,但我們的心呢? 謝謝玫瑰提醒了我。
卡門寫給女兒的信:「人生短暫,如果妳有想做的事就要去做,要享受活著的每一天,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分鐘會發生什麼事。」 這又讓我想起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舞台劇)的莫內教授:「如果可以,我希望我生活的每一天都能感覺到死亡….」 人是動物界中壽命較長的靈長類, 也因此我們很多時候誤以為明天還有明天, 就輕易揮霍時間或者怠慢生活, 其實我們都只是「旅客」, 何不為自己多拍幾張值得留念、值得驕傲的照片。
人生短暫,享受活著的每一天。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