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本書想表達的剛好是兩個不同的東西,平等跟私心。黑暗部隊與收容機構一直追求人人的平等,但是說穿了只要是人就會有私心。黑暗部隊的領頭嘴裡喊著的平等只是支撐著他活下去的意念,但是他的作為並不平等。而收容機構則是想要嘗試將所有的孩子平分親情,他們認為每個父母應該是能用平等的愛去愛每個孩子,不論是否親生,但這不可能,因為血緣就是親子間最強烈的牽絆,就算平常能用相同的愛心去對待一起生活的小孩,可是還是自己懷胎十月承受痛苦而生下的那個孩子才是最愛。 而主角就是從機構中逃出來的孩子,因為沒有跟「自己」的父母獨處過,所以反而不知道自己是從何而來,只知道自己有名字、從機構逃出來。 沒有根、沒有依靠。 打工店的老太婆曾對他說,你要有個依靠,否則你會活不下去。 因為沒有依靠,所以不知道自己該為什麼而活?為什麼要活著?活著能做什麼?所以加入了黑暗部隊,卻發現自己的支柱其實不存在,又因為自己使得一個生命逝去時,他只能不停的躲在房間裡不停的看著那些虛幻的、不存在的現實來讓自己有活著的感覺。 最後結局收的有點可惜,主角好不容易有了依靠、逐漸成長為「好心的大人」卻沒辦法享受到幸福。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