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書滿天下,像是假的賈伯斯傳記一般。作者不愧是 Google人,特別還是前任資訊長的 Douglas C. Merrill。 不知有多少人曉得科學管理之父的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以下是他老兄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中發表的談話:『我可以肯定地說,管理鋼鐵工廠的學問實在是太大了,這對那些四肢發達、遲鈍愚蠢到會選擇當鑄鐵工人的仁兄來說,是不太可能搞懂它的。』 在當時的美國幾乎沒有人能反駁這樣的言論,即便是學校也都這樣想:既然多數學生畢業後得上生產線工作,不如現在就訓練他們提前準備。於是,學校將上下學時間標準化,分派學生明確的課業,讓學生使用統一的課本,寫同樣的功課。這形同是教育界的生產線,也無怪乎有志之士不斷地說大學只是間工廠罷了。
更甚者 在工業革命之初,經濟結構仍以農業為主。於是學校在春天放假,讓學生回家幫忙播種;到了夏末秋初,學校再次放假,讓學生幫忙收割,在當時是理所當然的。不知道這段台灣也有這段過去者,可參考坊間影片[紅葉少棒]。
學校放暑假的的傳統就延續至今,只是今日已非農業,或工業為主了。拜科技所賜,除了有服務業、資訊業,還有科技業,想想Google本身就應該算是科技業。那……還需要大家都一起放暑假嗎?
我認同Google前任資訊長所言,認為教育制度這東西的確不是我們大聲疾呼就可以改的,但至少可以讓比較多的人知道,承接下來的傳統還是要去過問 ”它” 的好壞,及源由?很多東西在當時有其必要性跟背景,但曾幾何時 局勢改變,有些傳統也要跟著改變,而不是傻傻承擔。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