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是一部很特別的小說。講的是約在文革末左右的時期一個知青,陳陣,在蒙古草原插隊(考察?學習?)的故事,描寫陳陣跟蒙古牧民一同生活,學習草原上的智慧,由怕狼,到好奇,到養狼,到愛狼敬畏狼的過程。
作者在三十多年前,作為一名北京知青到內蒙古邊境的額侖草原插隊長達十一年。他以自己為藍本,創作出這一部紀實小說。正因為作者有著豐富的親身經歷,賦與了這部小說靈魂。無論是描述蒙古草原的風光;或是描述牧民的生活;還是描述蒙古草原狼,《狼》都描寫得活龍活現,讀著彷彿真的到了那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觀賞到大草原的優美,體驗到在大草原上生活的艱難;亦彷彿可以見識到草原狼的兇悍、領受到草原狼的智慧、感受到草原狼的靈性。全書都洋溢著主角—作者對狼的深厚感情。
除此之外,《狼》透過描寫當年中國盲目發展,「不文明」地追求文明對草原所帶來的影響,帶出現代文明與傳統智慧的矛盾,人類文明失去與大自然相融的問題。作者描述出牧民一面敬狼的同時,一面又會殺狼,顯示出一種捕而不濫,暗合於食物鏈的環環緊扣,與狼與草原與自然同生共存的一種智慧,卻被所謂文明發展所扼殺、毁滅。讀完教人感到無奈,禁不住覺得唏噓,以及反思。記得我讀完這部書時,正剛好西藏鐵路通車。看見這則熱烈慶祝的新聞,內心的感觸更甚。究竟,經濟發展是人類對大自然的一種自私?還是我對大自然覺得抱憾是一種自私?
不過我對於書中最後的附錄︰「理性探掘—關於狼圖騰的講座與對話」中以狼作為中國人的民族和文化的根本,則有所保留。還好,即使不睇這附錄,也不會破壞對小說的完整性。總括,《狼圖騰》是一本很有深度和內涵的好書。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