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人神鼓從創團至今的第一本書

白藍世 發表於 2016-11-18

「活在當下」比起與現實相抗衡更要來得深刻,因為單純用身體的需要去思考自己的問題,往往無法根治。 反觀內在,卻常常得不到「正確的回應」讓自己變得更加沉默寡言或者情緒起伏過大,身心接著失衡,生病成了常態,心理面的問題卻是堆積如山,精神常常受到無謂的攪擾,不得安寧。 「帶著包袱,過日子」這樣的狀態似乎無法更貼近自己的內心,疲於奔命不說,還要勉強自己去做些負荷過重的事情,身心承受過大的壓力,這會壓迫自己無法休養生息,造成很多看不見卻明明存在的傷害。身體不適是一種,還有生活也變得很不踏實,整天憂心忡忡。 人的生命需要為自己而活,常常我們都在為別人活,忘了問問自己到底「自己的需要在哪裡」 為什麼一直忽略自己的重要性。 現代人,尋求宗教的慰藉,也不只是潮流,而是人人都需要找尋一處寧靜,好讓自己能以安身立命。 祈禱就是人對天地最初的熱情;漸漸的,人們開始以自身的文明為傲,忘了謙卑,也不再尋求 ,漸漸有了匱乏,這才發現身為人的問題之多。 我們希望生命能夠汲取豐富,然而這樣的豐富就在我們生活周遭,我們卻無法心領神會,只想把時間一再壓縮任由自己驅使,結果身心俱疲,也讓自己受限於框架,不能理解生活,帶著自身的矛盾日復一日,渾渾噩噩。 人生的風景,我們只想趕路,往更美的地方去,卻眼盲心盲。 人必須思考,生命才有出路。 人的青春,會帶著自己飛往高處,同時也會墜入五里霧,難以言喻的困頓,就在自己平步青雲的生涯中,發現了問題所在。 領悟是不是要等到自己一無所有才能略有所感? 過程,會讓人的生命找到方向,無論曾經執著何事何物,生命需要經由碰撞、跌跤,才能為自己創造更多可能,擺脫過去對自己的評價,重新定位自己,生命得以向前昂首。 生活也必須是一次又一次練習,無論你願不願意,時間會帶著你把生活的感受如實告知於你,自己要是不能體會到自己的無能為力,以為可以高高在上,目中無人,那麼生活只會讓自己更加淺薄,無能拓展,還會受自己愚弄,而不自知(聰明反被聰明誤) 時間需要被打破,你對自己的生命有怎樣的期待? 在我們看來不好的事物,其實機會就在其中。 當自己覺得甚麼都沒有,也不需要為了「沒有」二字受窘「開始」這才有了意義--價值在人的內心慢慢發芽,隨著生活的韻律,慢慢有了呼吸,這才是生命的開場。 「當下」傳遞給人的訊息,不再是匆忙、焦慮,而是一種聽見與言語的學習,自有節奏。 表演是藝術。傳遞於感官之中,台上台下,交織在一片互通的頻率間,有了共鳴。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