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咦,你這是什麼書?」
我轉頭看向放在桌面的大白兔,睡眠圖設定成正在看的書
沒錯,正如書名,這是一本從表面上跟章節目錄,很難看出主題是什麼的書,如果要我概括,我會說他講述的是作者十個(10+1)正確看待數據的經驗法則。 而我閱讀這本書個過程也是十分有趣,要知道最初我可是想打3星的, 那分數從第一章開始的4星,降到3星,又一路直衝到5星~(我一度考慮要不要讓他破表)~。 而之所以前期讓我有點閱讀障礙的原因,是因為作者論述的方式十分東方(?) 我們已知每一章節對應一種法則(一個觀點),而作者講述這個觀點的方式就是拿海量的例子(真的是海量!)砸你臉上。起手式是一個故事,然後是下一個,再下一個,再....etc,作者使用了古今中外(還有台灣!!!),甚至是親身經歷的事件,生動活潑的從正的反的,不正不反的各種角度裡裡外外闡明他的觀點,然而,你注意到了嗎?
他的觀點是啥? 他沒告訴你呀!?
就這樣我迷失在他一個又一個有趣的故事中,聽著聽者就冒出了問號 「欸不對,現在講到哪了,所以主旨是什麼???」,不過,不用擔心,在每一章的最後作者會公布答案的。 (所以這真的是偵探課,讀者需要利用前期的線索找出真兇(主旨)!)
然而,在我找到正確的閱讀方法後,我就開始能享受推理的樂趣了(X 我會一邊閱讀故事一邊猜測主旨是什麼,然後把答案寫在每章節的標題頁上,並在最後看看有沒有猜中~
這本書還有幾個我覺得很有趣的地方: 其一是那個海量的例子,我覺得作者根本是把這本書當論文在寫,而且他的citation(引述)寫得相當好,清楚又很舒服 (引述很多來自期刊,論文),我還特地去查過,論文上面的數字跟書中是一致的。此外,將每章的引述都寫在章節的最後是一個加分項,要知道每章的引述數量少則20幾多則40以上,放在最後就不利於查看了。
其二是他舉的例子,以及闡明的觀點相當的平易近人。這指的是,你不需要有統計學的背景去了解或使用他的法則,這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每個日常都可能用到的技巧。本書沒有任何運算,只有如何閱讀數字的觀點,而作者真切地相信: 學會他,你的生活能過得更好。
其三是他的觀點與論述同時也體現了真實世界的複雜度,當你在新聞/社群媒體、報章雜誌上看到一則統計,你可能因為自身的情緒反應,欠缺的故事背景及名詞定義而誤解這則統計所傳達的訊息,但也有可能是因為統計數字本身被政治因素(這種跟數學/科學毫不相關的原因)所扭曲。數字是由人算出來的,理解統計數字也就是理解在那背後的人們的故事。
總的來說,我很推薦這本書(真的!) 作者的觀點讓我能以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統計數字,而他提出的法則及裡面的例子,有些會連結到我的生活經歷或是其他書中的內容,例如: 『惡血』中的Theranos董事會成員,為何有些人始終不願相信Theranos的技術是場騙局,或許是因為他們太過於期望這技術是真的了,就如同第一章的鑑定師一樣。而現實科學研究的期刊,可能傾向於刊登出人意表的研究結果,因而存在「發表偏誤」(publication bias)而很多嚴謹的研究、耳熟能詳的心理學實驗,結論很可能站不住腳。你真的看懂實驗結果了嗎? 你要如何不被誤導呢?
黃金法則,就是保持你的好奇心。
請先登入會員,才可回應。
登入 / 註冊